记者:1951年时联合国曾经提出过停火。既然我们实力有限,为什么在当时没有接受这个停火的协议?有人说这可能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孟照辉:停战是敌人退到“三八线”后,由敌人提出来的。但我们已经看清了这是敌人在耍阴谋:就是要争取喘息的时机,等着把他的残兵败将整理好了,布置好了,再发攻。而且从战后整个情况来看,这是真实情况。
记者:战争终于在1953年的7月27日暂时告一段落。但到1958年撤军,为什么中间隔了这么长的时间?
孟照辉:这个问题很复杂。当时的停战协定没有解决撤军问题,把它留到了1954年在日内瓦开的高级政治会议,在16个国家参加的这次会议上,美 国提出朝鲜统一以后要实行选举,就是说,北朝鲜要实行它的宪法。此外,他要求志愿军先撤军,联合国军等到朝鲜成立联合政府以后再撤。这怎么能接受呢?结 果,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就散会了。志愿军也没撤,直到1958年主动撤退。
记者:您在撤军以后,又回过朝鲜吗?
孟照辉:没有。
记者:想去看看吗?
孟照辉:想去。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
记者:和其他战友是否有联系?
孟照辉:我回国以后,主要搞抗美援朝研究,都会跟他们联系。
记者:回望那场战争,您和您的战友是一种什么心情,是保家卫国,无怨无悔?还是说也会感叹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孟照辉:感叹付出代价是咱得承认的,付出了代价,很大的代价。但是并没有什么埋怨情绪。作为一个志愿军来讲,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我履行的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能参与这样的使命,是光荣的,是值得的。
记者:不断有媒体报道,在今天朝鲜的志愿军陵园里杂草丛生。在朝鲜,中国曾经参战的痕迹也被淡化,有中国人觉得心里不公平,或者感到受了伤害,您会怎么觉得?
孟照辉:我有这个同感,但是问题不是那么严重。两年前,我们有战友到朝鲜去还专门到各个墓地上看看,还是不错的。有的地方可能不行。因为烈士陵园不止是一个两个。
记者:您如何总结自己的1950年?
孟照辉:我能够参加这场战争,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履行了保家卫国的义务,也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
记者:又是如何评价中国的这六十年?
孟照辉:我想用当年外电评论抗美援朝的胜利来说。当年外电评论:抗美援朝取得胜利以后,东方睡狮醒来了。我们现在经过了六十年的建设,我们这头雄狮,不光是醒来了,而且正在发挥他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