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的那道中华门,在明清之际,这是真正的“国门”。明朝的时候,叫“大明门”,清王朝入关后,把刻着“大明门”的石匾翻过来,刻上“大清门”三个字又重新装了上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改称中华门时,有人想把石刻的“大清门”匾额拆下来翻过个儿,刻上“中华门”几个字再放上去。结果发现,背面已经刻有“大明门”几个字。
历史上的变局,曾经如此地浓缩在一方匾额之中。但是,当历史走到1949年的时候,人们的感悟和体会,在这以前的各种历史变局绝不像把一个匾额翻过来、倒过去那样轻松。
一路悲欢
把“大清门”改为“中华门”那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发布宣言,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并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这天起,中国的历史改用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也就成了民国元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说起他的性格,人们都十分感叹他的坚忍。在创建中华民国以前,他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几度亡命海外。创建中华民国以后,同样经历了好几次失败。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的前一天,最担心的就是革命半途而废,他对围在身边的几位国民党要人说:我死了,四面都是敌人,你们的处境也很危险,希望你们不要被敌人软化。汪精卫立刻回答说:要怕敌人,我就不革命了。恰恰是这个汪精卫,后来被日本人“软化”成了汉奸。
从1912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这个国号在中国大陆叫了38年。在1928年之前的17年间,控制北京中央政权的军阀首领,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变换。出任过总统或国家首脑的有7个人,当过总理的有26个人。政府内阁变动次数就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有47次,其中最长的存在17个月,最短的只有两天。1928年国民党蒋介石掌握了中央政权,但也未能真正统一中国。在围绕国民政府的首都应该设在哪里的问题上,蒋介石和北方的阎锡山、冯玉祥就出现了分歧。北方的人说,南京是六朝金粉之地,是亡国之都,而北京是元明清以来传统的首都。南方的人则说:南京是孙中山先生生前指定的首都,总理遗训不能违背。南北的政治家和文人,都引经据典,打了好一阵子笔仗,反映出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都想就近控制首都。这种争论早在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时就出现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要求袁世凯到南京就职担任临时大总统,而袁世凯则坚决在北京就职。1928年这次争论的结果,同上次一样,谁有实力,谁说了算。控制中央大权的蒋介石,干脆把北京改成了北平,中华民国的首都便确定在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