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拒绝去台湾不久,另一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从上海到了北平。她就是被国民党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以后,她便再也不愿意到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了。但是,即将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忘不了这位在革命危难时始终帮助自己的好朋友。毛泽东曾两次写信,邀请她北上共商建立新中国的大计,又派邓颖超专程南下相陪。1949年8月28日,宋庆龄乘坐的火车到达北平前门车站的时候,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主要领导人,早已在那里等候,毛泽东还亲自上车迎她下车。
随着宋庆龄的到来,一个新的国家就要宣告诞生了。
民主演示
宋庆龄到北平时,汇聚北平的各界精英名流,还有1898年戊戌变法的风云人物张元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夕的风云人物张澜,民国年间有代表性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教育家和文化人,更比比皆是。他们在各自的历史年代和领域都散发过光彩,在历史的轨迹上深深地刻下了自己的追求、抗争、迷惑和痛苦。为了一个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他们挟带近代历史上的各种音符,加入1949年历史大转折、大变局的交响曲。他们真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正是自己苦苦追寻的民族复兴。共产党则真诚地邀请他们,参加酝酿已久的各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政治协商筹备会议,共商建国大计。
1949年6月,在北平城中南海勤政殿开幕的政协筹备会议,有23个政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134名代表参加。会议的任务是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名额,起草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和新政协组织条例,制定评选国名、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等等。总之,是要把所有新中国开国的大政方针草案准备好,拿到正式会议上去通过。为了区别于1946年召开的那次政协会议,当时的人们通常把1949年6月到9月的这次会议叫做新政协,后来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那时没有条件召开人民代表会议,新政协代行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的人们开始琢磨为它取个什么名字。最初的国名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着名教授张奚若建议去掉“民主”二字。他说:“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对国家政体来说,“共和”同“专制”相对,本身就有民主的意思。这个意见被会议采纳后,又一个问题冒了出来。考虑到不少民主人士对孙中山创立的中华民国这个名称还有感情,主持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建议,在新的国名后面加一个括号,里面写上“中华民国”,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可简称“中华民国”。为此,周恩来还专门邀请一些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前辈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