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迎来了民族解放的伟大转折。蒋介石宣称中华民国已经跻身于四大国之列。当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现和平建国目标,成为全国各政治党派的共同呼声。蒋介石在1946年5月回到阔别八年的南京总统府后,情势却急转直下。这年6月,国民党军队派出22万人向中国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有人说:“一觉醒来,和平就已经死了。”
全面内战的爆发,毁灭了人们和平建国的梦想。包括中国民主同盟在内的所有进步人士都看清了一个事实:民主和自由之花不会在蒋介石国民党旧有体制的土壤上自动地生长。诗人、学者闻一多此时的感受,就像他在一首诗里曾经高唱的那样:“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1946年7月15日上午,闻一多在参加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李公朴追悼会上再次“迸着血泪”喊出: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消灭!当天下午,他就倒在了国民党特务的枪口之下。生前他曾经在诗里唱道:“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闻一多的倒下,只是国统区一连串血案的开始。更多的人,还在期待着,梦想着,进而猜测着国家的未来。两个月后,《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在政论周刊《观察》创刊号上发表《中国时局前途的三个去向》。他预测中国的局势发展有三种去向:第一种去向是出现以江淮为界、国共分治的“南北朝”;第二种去向是爆发“十月革命”,不过王先生认为,“中共现在还没有这么大的野心,因为他们的主观力量还没有那么大”,如果真出现了中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国家大乱”;第 三种去向是“政协协议之路”,即在现有的国民政府框架内,组建联合政府,“由政治协议的路线过渡到民主宪政的大路,这是中国时局前途最好的一个去向”。
王先生对中国前途的预测,一个也没有猜对。经过1947年的大转折,1948年的大决战,1949年合乎逻辑地迎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1949年,对生活在国统区的民众来说,普遍的情绪则早已不是希望破灭,而是痛苦、愤怒和抗争。2月间,上海的通货膨胀已达到最高峰,金圆券如同废纸。如果要买东西,就得用麻袋或网兜装钱,且还得一路狂奔,因为稍一迟缓,手里的钞票就要贬值更多。由此,要和平,要民主,反饥饿,反内战,成为了国统区民众的普遍呼声。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解放了上海,能不能管理上海,是不是站得住脚,国内外不少人还抱着明显的观望态度。一个美联社记者从香港向西方世界发出了一则电讯,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