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纵观当时树倒猢狲散的第三帝国,除了邓尼茨,希特勒[注: 阿道夫·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再也挑不出别的继承者了。戈林和希姆莱与盟军私下接触,在希特勒看来是严重的背叛;宣传部长戈培尔和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都是文人,没有统率军队的能力。陆军将领们一向和希特勒不和,又不执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而邓尼茨,有威望、有能力、没有参与此前的政治斗争,最重要的一点是——忠心。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17期,作者:熊崧策,原题:《最后的纳粹元帅:希特勒为什么选邓尼茨接班?》
1945年4月30日晚6点,邓尼茨回到普伦的驻地,副官拿给他一封用海军绝密电码拍来的电报,这封从帝国总理府发来的电报的内容是:“邓尼茨海军元帅:领袖任命您,海军元帅先生,为他的继承人,以代替前帝国元帅戈林。书面的委任状现在在途中,您必须立即采取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一切措施。”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的避弹室开枪自杀,在死前一天,他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选择了海军司令邓尼茨为继承人,任命其为德意志帝国[注: 德意志帝国,通常指从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将神圣罗马帝国算为第一个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为什么希特勒抛弃了戈林和希姆莱等亲信而选择邓尼茨?
震慑丘吉尔的“群狼之首”
卡尔·邓尼茨于120年前的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近郊的一个小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之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10月被英军俘虏。当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但1919年7月邓尼茨才被释放,他留在英国,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利用一战的经验并与外国合作,私下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
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著名的“狼群战术”——一艘潜艇发现敌方编队目标后,不是马上进行攻击,而是尾随目标跟踪,把敌舰的方位、速度、数量等情报用无线电通知位于法国的潜艇司令部,由潜艇司令部命令所有在目标附近的德国潜艇赶去,利用数量上的优势群而攻之,得手后迅速分散撤离。在整个作战期间,邓尼茨对每一艘潜艇都实施严格控制,只有在开始攻击时才让他的艇长们自由发挥,但何时攻击则由他来决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德军运用这一战术,到1943年5月,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丘吉尔称:“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
赫赫的战功让邓尼茨官运亨通,1943年1月,邓尼茨接替埃里希·雷德尔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