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刚入关时 压根就没想到自己会彻底的保有中国.他们是打算劫掠一笔后 退出关外的,除了惧怕失败外,他们还害怕那句"胡虏无百年之运""若建贼入关,则不出百年,匹马不得出关",这是元蒙的教训.
可惜的是那些汉臣们的觐见改变了这一局面."移其俗,莫如更其服饰"于是就有了"留头不留发,流发不留头."于是我煌煌数千余年的服饰之美,一朝尽去.
其次,满清的奴化政策,在几次屠杀后,举国皆是懦儒之辈.自汉唐以降日益衰竭的尚武精神更是自国人身上消失了.不知君等见过《盛世苏州图》否,那是模仿<<清明上河图>>的一副歌颂所谓盛世的画作,且不说该画的艺术价值如何如何,单看画中人物可有挺直了腰杆的人.没有,清一色的弯腰作揖.再有,近代的照片也可看出满街的国人那木然与无知.无怪乎,西人一度以为我中华皆有奴性.这种状态甚至一直持续至今,只建国后有所改善尔.
再次,满清于关外之时.曾大受火器之苦,连其大汗亦是被火炮所杀.在入侵关内时,满清亦是得火器之助,而得攻略城池.在其尽得天下后,深感满人之骑射已渐不可压制火器,"故为其天下之固,收天下火器工匠于京".火器的配备也是按从上到下递减,到边关已是鲜少有了.有清一代,火器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为防汉民尔" 惟有在康熙时因俄人入侵曾大量铸造过大炮,不过亦是明时红衣大炮之流(红衣大炮初名红夷大炮,盖为澳门葡人所铸而得名),鸦片战争时,中国所用之大炮竟还是明时技术所造.晚清左公战与新疆时,曾于一明代堡垒中发现了开花弹,左公不禁对天长叹. 需知当时满清还无开花弹的技术,西人亦是对此保密甚严.
余观 明史,明对后金的几次战役,先遇大雾,火枪队哑火全末(明初,军中已有火器部队,戚继光时则是有成建制的火枪队,至明末已有独立的纯火器部队,明援朝鲜时中日双方皆为火器对战,只是倭寇无火炮罢了.)后遇大雨火器再次失效,再沈阳中遭蒙人叛变,此天意耶?天给中华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清,借用一句话而言是"行驶于历史逆行线的快行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