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节气(中国农历的一种区分一年四季的方法)来讲,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小节气。由于二十四节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在气温、降水、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劳动人民利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如中国北方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所以,中国现代的“植树节”就定在3月12日。
不过,清明作为节日,与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节日则包含一定的风俗活动和特定的纪念意义。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主要节俗活动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
清明这一节气正因注入了寒食禁火、扫墓等习俗,才形成节日。自西周(公元前1000左右)起,就有在墓前祭祀祖先的扫墓或墓祭习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