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中的机炮连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的火力是绝对拼不过对手的。战争爆发时,美军一个陆军师装备坦克154辆,57毫米至155毫米口径火炮352门,此外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火炮的支援;南朝鲜军孬点,一个师也有各种口径的火炮219门。中国陆军呢?初入朝时,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这种情况下,仗还要打,中国步兵靠什么压制敌人?靠手榴弹!靠迫击炮!靠轻重机枪! 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名机枪手——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199师595团3营机炮连重机枪射手的魏洪俊。 所谓“机炮连”,就是机枪加迫击炮。据魏老介绍,金城战役时,他所在的595团采取“四四制”,即一个团下辖4个营。步兵营除下辖步兵连外,为了加强火力,还编有一个机炮连。 别看是个连级建制,机炮连在当时的志愿军步兵部队里可是个火力大户。别的不说,部队一拉动,属机炮连的架势最大。连里专门有一个军马班。行军时,一挺枪配一匹马,一门炮配一头骡子,此外再加上一些骡子驮炮弹。于是,机炮连虽然人头儿比不上步兵连,但气势却无人能及。部队行军时,武器或肩背、或马驮,都摆在明面上,于是哪支部队的口径大一目了然。口径大的部队自然牛得很!这和今天开汽车比排量有异曲同工之意。机炮连的兵,就像今天开着6.0排量的豪车,遇到小排量汽车,优越感难免从心底油然而生。 在战争后期,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都比战争初期有了巨大的提高,步兵胸前已经一水儿地挂着苏联造的波波莎冲锋枪,一个转盘弹夹能装70多发子弹。吃惯了火力亏的中国步兵们,还专门给波波莎冲锋枪编了个歌:“我的冲锋枪,72发子弹上了膛……”不过这比起机炮连来就小巫见大巫了。一个机炮连有6挺重机枪、6门八二迫击炮。部队进攻时,为了加强步兵连的火力,机炮连将机枪、迫击炮配伍给各步兵连;打防御时,机枪迫击炮重回机炮连建制,集中火力。 当时,一挺重机枪装备一个机枪班。机枪班共有14名战士,分为4个战斗组,分别负责重机枪的车架、枪身、护盾钢板和弹药。在机枪班全部14名战士中,最牛的要算机枪射手。足球场上有句话,守门员等于半支球队,对于机枪班,全班就看一个射手。作为班里的机枪手,魏洪俊的枪法是班里最好的,在国内训练时,机枪各练习都是优秀。不过,训练场上的优秀和战场上的优秀还差得远呢。第一次实战,魏洪俊就没打好。那是一次对空射击。美机一来,魏洪俊脑子里只剩下紧张了,扳机一扣到底,200多发子弹一分钟就打光了。不过战场是士兵最好的学校。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久经实战历练的魏洪俊和他的战友们,从刚入朝时一遇到战斗就紧张,渐渐变成了一听到枪响就兴奋。魏洪俊也悟出了机枪手的道道:训练场上打优秀不算什么,真正过硬的机枪手,不仅在训练场上打得好,即使面对强敌排山倒海般的进攻,仍然能镇定自若地依靠准确的点射杀伤敌群,并且和友邻机枪形成交叉火网,这才是战场上需要的机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