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朝鲜,东有日本的武力威胁,北有俄国的虎视眈眈。甚至美国、德国和英国等,也要求与朝鲜通商。
朝鲜认识到,必须向西方学习。金允植在《天津奉使缘起》中说:“我国素无他交,惟北事中国,东通日本而已。自数十年来,宇内情形日变。欧洲雄长,东洋诸国,皆遵其公。舍此则孤立寡助,无以自保。于是中国及日本皆与泰西各国修好。所立约者近二十国。”
但是,朝鲜国内的保守派势力很大。1881年,朝鲜才按照李鸿章的意思,秘密选了近百名留学生,随金允植到天津学习制造技术、英语和科学知识。
清朝不把他当外人
金允植在中国的活动,是朝鲜王朝特派“领选使”与中外人士的天津对谈。这次对谈的时间跨度达300多天。这也是关乎朝鲜命运的对话,是在殖民与反殖民、封建与反封建的大背景下,在中国、朝鲜、日本、美国、俄国、德国、英国间展开的“七方会谈”。此次朝鲜使节与清朝大臣的对谈,依然是具有藩属朝贡关系的谈判,李鸿章等并不把金允植等当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还不是对等的外交谈判。
可是,中国的“洋务派”不能把中国从摇摇欲坠的封建社会中解救出来。自称善于“打补丁”的李鸿章也无法为满怀希望的金允植指出一条富国强兵的康庄大道。
(作者:刘顺利,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韩国“中国语文论译学会”海外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