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发现战国时期“屯兵城”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河北邯郸市文物局26日透露,该市文物工作者在武安市(县级市)石洞乡发现一座战国时期赵国与晋之间“屯兵城”遗址。

该市文物局局长王兴介绍,该遗址位于武安市石洞乡曹子巷村内,平面呈方形,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面积122500平方米,海拔498米。

该遗址地面残存两段古城墙。西北角残段南北长21米,东西宽4米,高为4.5米,形状呈驼峰状,断面有明显夯土层。遗址东部、南部城墙残段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7.3米,东西宽6.1米,高2.2米。

王兴说,遗址内出土文物主要有建筑材料[注: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生活用具和兵器三种。采集到标本有筒瓦、板瓦、残豆、罐口沿、绳纹陶片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弦纹、素面次之。

王兴介绍,战国时期晋国势力范围主要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武安位于今山西与赵国都邯郸之间,属赵,为赵、晋古战场。当时赵国为与晋国战斗,在武安一带交通要道修建众多屯兵之地。

王兴认为,公元前453年,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分晋国,分别建立赵、韩、魏国。此次发现为研究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诸雄建国及交战史提供了难得实物。(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