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资料图片:李毅中
自从当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就开始不断地、匆匆地奔行在处理各种事故的路上,去面对那些或多或少的死亡。
2006年5月18日晚8时30分,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最初煤矿上报5名矿工被困,很快核查人员已初步核实可能有57名矿工被困。李毅中闻讯后率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当获悉矿主为了突击生产组织近200矿工下井时,他怒斥矿主“草菅人命”;当得知在事故发生后,矿方将被困矿工家属秘密转移至内蒙古,他怒责矿方漠视人民利益、公然向法律尊严和政府权威挑战……
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安监总局已开始全面推进落实安全责任制,即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人负责制,同时建立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
在此起彼伏、越来越密集的矿难现场,中国公众熟悉了一张疲惫、愤怒和痛苦的面孔。这个人就是神情日渐憔悴、头发日渐花白、媒体用“冷面”与“狠话”形容最多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
靠安眠药入睡的“消防队长”
用“脚不沾地”形容李毅中的繁忙程度,也许并不过分。出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以来,他的日程表始终被排得满满当当,他要出席各种会议,检查各地的安全工作,到重点地区进行调研,如果遇到突发的重大事故,他还要立即奔赴现场指挥救援。
李毅中的“深度疲劳”始于2005年2月28日,他从国资委副主任调任为国家安监总局局长之后。10天之后,总局长便第一次直面死亡——3月9日,山西交城煤矿矿难近百人死亡或者失踪。李毅中从10日凌晨1点开始坐了8小时的汽车,第一次出现在事故现场。自此,他开创了一个内地高级专责官员每逢重大安全事故就要亲自到达现场的惯例。而在此后,他奔波于安徽、河北、新疆、广东、湖南、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处理灾难的善后。
“只要是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组或者调查组组长一般都会是李毅中。”安监总局一位官员透露,“在现场救援的前48个小时内,人们精神都高度紧张,总局长常常要靠安眠药入睡。”
2005年11月28日,星期一。当李毅中在初冬清冷的晨曦中从北京奔赴七台河矿难现场时,他要面临的是此时黑龙江零下11度的寒意。就在前一天晚上,李毅中刚刚处理完松花江污染事件从哈尔滨返回北京,10来个小时后,他又因为煤矿爆炸而再次赶往黑龙江的另一个城市。
事故发生在11月27日晚9点40分,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爆炸,221人被困井下。当李毅中在第二天清晨匆忙奔赴现场时,已确定有40人死亡。
矿难发生前的晚上6点,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刚刚喝下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的第一口水,而身为该事件国务院工作组组长的李毅中似乎也可以稍微松口气——11月25日下午一抵达哈尔滨,李毅中就从机场直奔到松花江苏家屯监测断面取水点,随后连夜召开会议。此后的周六周日李毅中马不停蹄,就在矿难当日下午,他还到松花江下游依兰县达连河镇“受总理之托,代表国务院工作组”向群众表示慰问。
然而,就在恢复供水的当晚,东风煤矿爆炸了。一个工作的终结和另一事故的开始,前后仅仅相隔3个多小时。
我们无法揣测听到这个消息时李毅中的心情:对他来说,自从当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这个正部级干部就开始不断地、匆匆地奔行在处理各种事故的路上,去面对那些或多或少的死亡。
就在李毅中赶赴七台河的当口,死亡数字正在不断攀升——45人、51人、68人,随后是突然暴长至134人,到第二天的上午9时,死亡数字已经达到140人,9人下落不明。
现场初步判断事故是由井下煤仓附近煤尘发生爆炸造成,这是一个早该注意的问题,事发前几天,井下煤仓附近就出现了煤尘较大的现象。更让人不安的是,根据矿灯和井口检身数目显示井下人数为221人,而考勤表显示,当天下井的应该为254人,有33人不知去向。李毅中当场指责该矿“组织管理混乱”。
此时的七台河矿难现场,劫后余生的矿工们正在被陆续救出。媒体报道说,近千名家属在事发矿井出口打听消息,“有的一家5口人全部杳无音讯”。矿工丁文昌的妻子王萍从事发当天晚上就滴水未沾。在东北的寒夜里,“流下的眼泪几次结成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