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满洲国(后称大满洲帝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为前东北亚国家,首都位于新京(今中国吉林长春)。领土包括今天的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北部,以清朝逊帝爱新觉罗·溥仪为国家元首(称号为执政,后称皇帝,年号为“康德”)。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击败了驻守满洲国的关东军和满洲国军,日本战败。满洲国政府也同时灭亡。
中华民国及其後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认为满洲为中国领土,将其称之为「伪满洲国」,简称「伪满」。
1945年-1955年8月10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苏联红军进攻满洲国,进占东北三省包括大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军继续在大连驻军,并在旅顺建立海军基地。
1945年8月20日,苏军占领新京、奉天、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22日,苏军占领旅顺、大连。31日,蒋介石在重庆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辕,任命熊式辉为行辕主任,接收东北,同时改原东北三省为九省二市。
苏联占领满洲后,开始大规模拆运满洲地区的工厂、机器、铁路设施,并将满洲各公私银行的贵金属、债券、纸币运往苏联。根据日本资料统计,苏联从满洲拆运的资产价值合1946年的5,340,714,845日元,相当于当时的1,363,484,499.92美元。苏军占领初期在满洲各地出现军纪问题,发生针对平民的抢劫、强奸活动。苏联拒绝中华民国政府使用旅顺港运送人员接收辽东半岛的要求,扶助中国共产党在满洲地区取得政治及军事优势,将缴获关东军及满洲国军的一些装备和人员转交给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共产党武装(当时尚未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海关一线与准备出关接收东北的国民革命军发生激战,共产党军队失利,国民政府接收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