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美国也会举起白旗的。经过磋商,美国方面认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意图尽早通知中国,但做到这一点很难,美中20年来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中国,他们非但不会相信,反而会以为我们在玩弄什么花招。最后,美国决定: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一则消息,标题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气得发疯,中国对于这则消息也非常重视。毛泽东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同时,毛泽东果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状态时,苏联领导人考虑到,在袭击中国后肯定会遭到全面报复,而苏联的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于是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同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要在回国途中途经北京同中国总理会谈的要求。经反复考虑,毛泽东同意了。
9月11日,双方在机场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谈。这次会谈表明中苏关系略有缓和,但危机依旧。柯西金回国后,苏联又改变了态度,趋于强硬。这反映出苏联领导层内部对华政策的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对柯西金缓和对华政策的意见,继续对中国保持高压政策。
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登载了苏联自由撰稿记者、实为克格勃新闻代言人的维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称“苏联可能会对中国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击”。苏联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美国明白,维克多的文章是对美国的一个试探,更是对中国的示警。
出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严重后果的考虑,尼克松紧急召开国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总统阿格纽、国防部长莱尔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国务卿罗杰斯和基辛格。尼克松认为:“对于眼前这场中苏一触即发的战争,我们当然应当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