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状态时,苏联领导人考虑到,在袭击中国后肯定会遭到全面报复,而苏联的全球主 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于是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同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 要在回国途中途经北京同中国总理会谈的要求。经反复考虑,毛泽东同意了。
9月11日,双方在机场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谈。这次会谈表明中苏关系略有缓和, 但危机依旧。柯西金回国后,苏联又改变了态度,趋于强硬。这反映出苏联领导层内部对华政策的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对柯西金缓和对华政策的意见,继续对 中国保持高压政策。
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登载了苏联自由撰稿记者、实为克格勃新闻代言人的维克多路易斯的文章, 称“苏联可能会对中国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击”。苏联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美国明白,维克多的文章是对美国的一个试 探,更是对中国的示警。
出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严重后果的考虑,尼克松紧急召开国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总 统阿格纽、国防部长莱尔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国务卿罗杰斯和基辛格。尼克松认为:“对于眼前这场中苏一触即发的战争,我们当然应当阻止。
如果他们 执意要打,那是他们的事情。”为此,美国决定实施三步曲:一是由于中美政府之间没有交流渠道,安排高级官员会晤,要费很多周折,时间也来不及,美国可以把 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捡起来。
华沙会谈延续了15年,现在已中断了两年,此时恢复,意义自然非同寻常,可以安排驻波兰大使沃尔特斯托塞尔马上去办,这就出现 了斯托塞尔尾追中国驻波大使的戏剧性事件。二是要利用齐奥塞斯库等人与中国的亲密关系,频频传递美国期望与中国和解的诚意。三是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美 国亮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尚保留未及动用的一张王牌--用已被破译的苏联密码,向苏联本土134个城市、军事要点、交通枢纽、重工业基地发出进行 准备核打击的指令。
10月15日晚7时许,心慌意乱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报告:“刚才国家安全委员会报来两个消息,一个是 中国的导弹基地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所有的地面导引站都已开通,这一点我们卫星收到的信号和拍摄的照片都已经证实。另一个是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的利益与他 们有关,而且已经拟定了同我们进行核战的具体计划。因为情况十万火急,他们只是通报了消息,正式报告还要稍晚些送来。”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国会站到中国 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