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免遭辐射,他付出失去光明的代价
身为“洋博士”的杨承宗不仅开创了我国的放射化学研究,在危险工作面前也身先士卒。他总是把安全留给同事,把危险留给自己。
1953年,杨承宗赴协和医院修理一套装有镭的设备。当年日军占领北平后,把这套设备弄坏了,竟让放射性物质向空气中自由排放,不知害了多少人。
杨承宗不顾这套设备没有任何防护,抢在别人前面,迎着射线冲过去,果断、妥善地处理好了破损的装置。设备修好了,人民安全了,他的右眼却因为超剂量的辐射而受了伤。
1961年,上级急调杨承宗研究铀矿的选矿和冶炼,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准备核装料。他不顾担子重,时间紧,全力投入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在国际上领先的成果。就在胜利一步步逼近时,他顾不得眼睛的剧烈疼痛,超负荷地工作。等他再走进医院,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时机。
经过700多个日夜苦战,他带领团队纯化处理了上百吨各地土法冶炼生产的重铀酸铵,生产出了符合原子弹原材料要求的纯铀化合物2.5吨,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准备好铀原料物质。
做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可由于种种原因,他既不是院士,也没有戴上共和国勋章。对于荣誉得失,他的心总是平静:“事情做出来就好,别的什么都不要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