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蒙古各部落在斡难河河源召开帝国成立大会,铁木真被正式推选为大汗(皇帝),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南征北战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将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战术推进至鼎盛时期,他创造了以“大鱼鳞”为代表的骑兵战斗队形和我国军事史上第一支专业炮兵部队。《元史·太祖本记》盛赞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帝深有大略,用兵如神”。伟人毛泽东也称之为“一代天骄”。然而当时雄极一时、所向无敌的泱泱大国,在曾经征服欧洲、震撼世界领袖的带领下,却用了长达23年的时间去征服一个弱小的西夏,虽然最终夏主归降,但成吉思汗却搭进了自己的老命。之所以造成如此的局面,完全是由于成吉思汗军事失误所至。
一征西夏 寻主力决战失算
蒙古国南边与西夏和金朝相邻,金人曾因杀其宗亲与成吉思汗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推翻金朝的统治是成吉思汗既定的目标。成吉思汗开始意与西夏结盟,联手灭金。但西夏只求中立,婉言拒绝。成吉思汗对这个不友不敌之邻国,有“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之感,故将西夏列为统一中国的必取目标,逼使夏主归顺,以扫除灭金之牵制力量。
泰和五年(1205)秋,铁木真为师出有名,以“容有突厥克烈部部长王罕之子不列格鲜昆之罪”,即收纳蒙古仇人的罪名强加西夏,亲率大军自今蒙古共和国科不多额儿的失不黑都儿麻地区回军,沿匝盆河流域向南,再转东经鄂洛克泊南下,直逼内蒙古居延海东南,以大军围攻西夏之黑城(今甘肃张掖)。由于城池坚固,强攻40余天未取。进退两难之时,蒙军侦知西夏各路援军将至,铁木真闻言大喜,满以为可以通过围城打援将西夏主力消灭。但久等不见西夏援兵来救,铁木真便主动分兵四处出击,去寻找西夏主力决战,然一无所获。不得已铁木真兵分两路东攻西夏定州(今宁夏定远营)之乞邻古古撤城。苦战2个多月后,才相继拿下二城。铁木真由此感到攻城之艰难,故乃率大军东移,至西夏龙州(今甘肃临河县)落思城下,大掠黄河西、北两岸人畜、财货,还军斡难河营地。
二征西夏 心理战法失效
为扫除征讨西夏障碍,使西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进攻西夏之前,成吉思汗已将西夏邻邦盟友--乃蛮部、蔑乞儿部、乌梁海部各个击破。同时在此次征讨西夏时成吉思汗还特别注重研究攻城中的心理战法。在万事俱备、志在必得的情况下,1207年8月,成吉思汗再次进兵西夏,亲率大军围攻丰城(今内蒙古包头市)之翰罗孩城。在攻城之前,成吉思汗先将路上所俘西夏牧人赶入城内,让他们充当心战工具,给城内的西夏人广泛传送信息:“如敢据城为守,城破之后必屠尽城中人。”但翰罗孩城人团结一致,坚守城池,拒不投降。成吉思汗竭尽全力围攻该城40余日后破城,但成吉思汗所率蒙军已成强弩之末,破城后成吉思汗乃令将士尽屠全城人,悉载城中财物而去。
三征西夏 引水灌城失兵
1209年7月,成吉思汗再次引军南下征伐西夏,在又一次扫荡翰罗孩城后,即以大军转攻西夏国都兴庆城(今宁夏银川市),企图引诱西夏各州勤王之师而击灭之。围城月余,勤王之兵也未出城迎战,破城未遂。于是成吉思汗便令将士筑堤引河水以灌城。由于所用土料松软,经过河水长时间浸泡后,城未被淹而外堤溃决,反淹了蒙军人马。成吉思汗见久攻不下,遂以优厚条件,招夏主出降。但夏襄宗赵安全拒降,只求纳女以求和。成吉思汗不得已而许之,引军退去。从此西夏与蒙古和好十余年。在此期间,成吉思汗乃转兵攻金,并西定贝加尔湖以西之各国。
四征西夏 怒而兴兵失战
1218年,成吉思汗要求西夏国出兵随同西征。但西夏君臣认为:“此次西出远征的胜算不大,或许国家雪耻复仇之机就在此时。”于是夏主对蒙古使者说:“力既不足,何必为汗(皇帝)?”成吉思汗闻言大怒,遂领西征大军再次攻打西夏之国都兴庆城。西夏君臣推断成吉思汗大军不能久停,决意竭力防守。坚守20日后,夏主见成吉思汗仍不撤军,乃乘夜暗率精兵突出重围,直奔西凉(今甘肃武威)。至此成吉思汗既不便于攻城,又不便于分兵追击夏主。考虑到西征的重任,成吉思汗认定“此乃不能移动的国家,再过几年仍留在此地等待攻击,何必急在此时?”就这样成吉思汗给自己找了个移师西征的台阶,于是改变进攻目标,随即整顿军队,向中西亚及欧洲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