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某机械化师组织的对抗演习现场,“红军”通信指挥中枢系统突然遭“蓝军”“模糊炸弹”破坏,部队指挥瞬间失灵。随同通信部队参加演练的信息通信专家们马上启动了“分布式移动交换平台”,使“红军”指挥中枢系统很快恢复。演习官兵们激动的说:“科技练兵,还是要靠高科技装备来推动。”如何使通信指挥系统在遭到破坏后得到迅速修复,确保通信网的安全,一直成为军内外通信专家苦苦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6月1日,由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研制出的“分布式通用移动交换平台”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长期以来,我国移动交换平台一直依赖进口,作为通信网的中枢设备,如果不能实现国产化,我国移动通信网的安全性就不能得到保护,必将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万门程控交换机(HJD-04机),被称为中国人的“争气机”。1996年,他们毅然承担“通用移动交换平台”的研制开发任务,在我国著名通信技术专家邬江兴教授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经过3年不懈努力,终获成功,成为由我国独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交换设备。
“通用移动交换平台”采用分布式移动交换结构,能够快速、经济、灵活地部署通信网络,具有强大的抗打击能力,对提高我军野战通信能力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据介绍,“通用移动交换平台”在设计时,将庞大的主交换系统化整为零,能在全系统范围内实现资源管理,动态地进行任务分配或功能分配。组网成本仅为集中式交换系统的二分之一,减少了人力、物力、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野战状态下通信部队的机动性、灵活性和信息安全保密性。目前,这种设计思路在国际上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