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组员载入53-65KE训练鱼雷进入“基洛”级潜艇的发射管之内。
反潜作战能力受到忽视
美军核动力攻击潜艇规模的不断萎缩,不仅对美国海军维持有效水下威慑的能力形成挑战,而且对该军种的反潜能力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其反潜能力已因反潜平台数量的不断减少而逐步下降。美国海军目前拥有173架机龄较老的P-3C型海上巡逻机,作为该机替代型号的P-8A,则要到2013年才开始加入美军现役。美国海军目前还在安排S-3B型“北欧海盗”飞机退役,而这种飞机是该军种目前唯一的远程舰载反潜机,美军目前尚未制定安排该机替代型号服役的计划。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美国海军目前缺乏类似于“声学监视系统”(SOSUS)的现代化设备。“声学监视系统”是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跟踪苏联潜艇而研发的战区级声学探测系统。而这仅仅是美国海军更大范围的作战能力缺陷中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标志之一。在当前的威胁环境中,冷战时期部署的许多系统也仅能发挥有限的作用。例如,冷战时期使用的固定式传感器并没有布设在新世纪以来最易发生冲突的那些地区。
此外,美国海军还须适应不断发展的水下威胁环境。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部署能对美军航母构成威胁的高性能潜艇,从而使美国实施的军事干预行动面临着重大风险。以往一些国家仅能在近岸海域对美军构成有限威胁,而当前它们正在将作战能力投送至海岸线以外的区域,这主要体现在其潜艇向“蓝水”海域部署,以及高性能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作战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在历史上仅拥有地区性军事能力的国家,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扩充其海军作战力量的投送范围及影响力。这也要求美国海军继续增强“蓝水”反潜和反弹道导弹能力。
面对重新出现的水下威胁,美国海军也承认其反潜能力正处于萎缩态势,并确定了未来发展高性能传感器和反潜武器的目标。据报道,美军太平洋舰队已经增加了反潜训练内容。美军在采购数量更多的反潜平台(主要是潜艇和远程海上监视飞机)的同时,还有必要持续开展此类重要的反潜演练。
中国潜艇力量的扩充态势
自冷战结束以来,解放军海军的规模得到大幅度扩充,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种发展态势在潜艇部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其中包括60艘攻击型潜艇(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和54艘柴电动力常规潜艇)。在常规潜艇中,一半以上为性能较先进的“基洛”级、“宋”级和“元”级。一位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目前拥有的潜艇数量多于俄罗斯,其建造潜艇的速度令人吃惊。”
潜艇力量的扩充
中国正在努力打造具有可靠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力求将作战力量投送至远离中国海岸线的海域。有学者指出,外界要想充分了解中国目前发展水下作战能力的巨大活力,就应该注意到以下事实:在2002年至2004年间,中国海军有13艘潜艇下水,而且在同期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从俄罗斯采购潜艇。实际上,从1995年到2005年,中国共有31艘新式潜艇服役。基于这种发展态势,外界普遍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即不再认为“中国在近岸海域部署具了有致命攻击能力的潜艇力量”是无稽之谈,而是不情愿地接受了这种现实。
外界对中国攻击型潜艇未来规模的评估差异较大,其中估计数量最少的为58艘,最多的为88艘,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对以下因素的判断造成的:老式潜艇的退役速度;建造更昂贵的新式核动力攻击潜艇是否会导致潜艇建造总数减少;以及是否会从国外采购数量更多的潜艇等。近年来,中国已经自行设计和建造了4种新式潜艇:“晋”级(094型)弹道导弹潜艇;“商”级(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元”级(041/039A型)常规潜艇;以及“宋”级(039/039G型)柴电攻击潜艇。据报道,中国还在研制“商”级的后继型号。中国对潜艇研发和建造的持续投入程度表明,在对解放军海军潜艇力量的未来规模进行评估时,取其上限数量(可能有70艘或更多)将是一种较为现实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