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初期,中国工农红军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地区。蒋介石判明红军西进的战略意图,调集16个师77个团近30万人的兵力“追剿”,企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决定分四路纵队抢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军主力从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广西,形成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的态势。27日,红一军团占领了从屏山至界首的湘江所有渡河点,红三军团占领了界首以南的光华铺、新圩和马渡桥。至此,红军改变了四
路进军的局面,形成全军从永安关、雷口关直达湘江的态势,全面打乱了敌军的部署。与此同时,敌军力图封锁湘江渡口,从南北两方一头一尾夹击红军。28日,蒋介石对已过河的红军先头部队进行夹击,对未过河的部队进行堵击,仍然妄图将红军主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
这时,红军如能轻装疾进,仍然可以利用最后的有利时机,以较小的损失渡过湘江。但由于携带了大批物资,28日到30日两天的时间,只走了55公里,行动十分迟缓。12月1日凌晨3时半,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联名给红一、三军团下达重要指令,要求将士们“坚决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以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经过一整天的激战,17时,终于突破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使大部队得以顺利渡江。但是,红一、三军团及其他部队付出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人数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长征以来最紧张最激烈的一次战斗,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指挥,致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同时,此次战役也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指导的破产。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这张红军总(红星)司令部为抢渡湘江绘制的线路图,历经70余年光阴,虽然发黄的纸张上已布满污迹,但油印的字迹清晰可辨,线路图右上部写有“灌(阳)兴(安)全(州)之间线路图”,左侧标有“红星司令部制十一月廿八日”,图中密密麻麻标示着若干个以直线相连的地名,甚为复杂。观者从这张图上似乎仍能感受到当时作战部署的紧张氛围和战场上将士们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
该线路图是原冶金工业部鄂西矿务局周永柏局长在1955年出差路过遵义时偶然得到的,后进行了裱糊整理,辗转几省市,于1959年4月带到北京,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6年11月15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