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韩信拜将译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正义楚州淮阴县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刘注1]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索隐案:下乡,乡名,属淮阴郡。南昌亭长○索隐案: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集解张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刘注2]。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信钓於城下,□正义淮阴城北临淮水,昔信去下乡而钓於此。诸母漂,◇集解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故曰漂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正义音寺。(“食”音sì)吾哀王孙而进食,◇集解苏林曰:“如言公子也。”○索隐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苏林亦同。张晏云“字王孙”,非也。岂望报乎[刘注3]!”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集解徐广曰:“袴,一作‘胯’。胯,股也,音同。”又云汉书作“跨”,同耳。○索隐袴,汉书作“胯”。胯,股也,音枯化反。然寻此文作“袴”,欲依字读,何为不通?袴下即胯下也,亦何必须作“胯”。於是信孰视之[刘注4],俛出袴下,蒲伏。□正义俛音俯。伏,蒲北反。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淮阴集市中卖肉的少年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当众挑衅韩信,说:“韩信你有胆量,就来单挑;不能的话,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他,就真的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集解徐广曰:“戏,一作‘麾’。”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集解徐广曰:“典客也。”○索隐李奇云:“楚官名。”张晏云:“司马也。”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毅然仗剑从军,在军中并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失败后,又跟随项羽,被任命为郎中。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没有被采纳。汉王(刘邦)进驻西蜀时,韩信就离开楚国,投奔汉王,也没有什么军功,被任命为连敖(官名)。(有一次,)因为触犯法律理应处斩,一同的十三人被杀后,轮到韩信了,韩信傲然仰视,看到滕公,就说:“难道大王不想一统天下了,为何要杀有才之士?”滕公见韩信出言不凡,神态桀骜,就释放了他。滕公与韩信交谈后,认为韩信很有才能,非常高兴。于是把韩信引荐给汉王,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但汉王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出奇之处。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刘注5],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集解文颖曰:“事犹业也。”张晏曰:“无事用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很有军事才能)。行军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有人向汉王汇报,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方寸皆乱。过了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责怪萧何说:“你为什么要逃跑呢?”萧何说:“臣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谁呢?”萧何回答:“是韩信。”汉王又骂了,“将领都跑了几十个,你不去追;说是去追韩信这个无名之辈,必定是在说谎。”萧何说:“普通将领很容易找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是想做汉中王,那么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霸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给大王出谋划策。请问大王到底如何决策呢?”汉王说:“我当然要东进雄霸天下,怎能在此地郁郁而终?”萧何说:“大王如果决定东进,必须重用韩信,才可以留着他;不重用韩信,他迟早要走。”汉王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任命韩信做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萧何说:“这样才可以。”于是汉王准备叫韩信来,要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平时就傲慢无礼,现在拜韩信为大将军,居然轻慢地像指挥小孩似的(叫他来),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确实要拜他做大将军,必须要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准备建坛拜将)。诸将军都很高兴,人人都认为自己会被拜为大将军。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
[刘注1]或许可以解释为品行不足以推荐为官。
[刘注2]亭长妻不识人,可叹!后文韩信归里,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刘注3]未望报,终有报。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刘注4]非怯也,怜其勇耳。(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刘注5]汉王兵败至南郑。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回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求韩信拜将译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正义楚州淮阴县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刘注1]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索隐案:下乡,乡名,属淮阴郡。南昌亭长○索隐案: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集解张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刘注2]。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信钓於城下,□正义淮阴城北临淮水,昔信去下乡而钓於此。诸母漂,◇集解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故曰漂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正义音寺。(“食”音sì)吾哀王孙而进食,◇集解苏林曰:“如言公子也。”○索隐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苏林亦同。张晏云“字王孙”,非也。岂望报乎[刘注3]!”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集解徐广曰:“袴,一作‘胯’。胯,股也,音同。”又云汉书作“跨”,同耳。○索隐袴,汉书作“胯”。胯,股也,音枯化反。然寻此文作“袴”,欲依字读,何为不通?袴下即胯下也,亦何必须作“胯”。於是信孰视之[刘注4],俛出袴下,蒲伏。□正义俛音俯。伏,蒲北反。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淮阴集市中卖肉的少年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当众挑衅韩信,说:“韩信你有胆量,就来单挑;不能的话,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他,就真的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集解徐广曰:“戏,一作‘麾’。”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集解徐广曰:“典客也。”○索隐李奇云:“楚官名。”张晏云:“司马也。”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毅然仗剑从军,在军中并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失败后,又跟随项羽,被任命为郎中。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没有被采纳。汉王(刘邦)进驻西蜀时,韩信就离开楚国,投奔汉王,也没有什么军功,被任命为连敖(官名)。(有一次,)因为触犯法律理应处斩,一同的十三人被杀后,轮到韩信了,韩信傲然仰视,看到滕公,就说:“难道大王不想一统天下了,为何要杀有才之士?”滕公见韩信出言不凡,神态桀骜,就释放了他。滕公与韩信交谈后,认为韩信很有才能,非常高兴。于是把韩信引荐给汉王,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但汉王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出奇之处。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刘注5],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集解文颖曰:“事犹业也。”张晏曰:“无事用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很有军事才能)。行军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有人向汉王汇报,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方寸皆乱。过了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责怪萧何说:“你为什么要逃跑呢?”萧何说:“臣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谁呢?”萧何回答:“是韩信。”汉王又骂了,“将领都跑了几十个,你不去追;说是去追韩信这个无名之辈,必定是在说谎。”萧何说:“普通将领很容易找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是想做汉中王,那么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霸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给大王出谋划策。请问大王到底如何决策呢?”汉王说:“我当然要东进雄霸天下,怎能在此地郁郁而终?”萧何说:“大王如果决定东进,必须重用韩信,才可以留着他;不重用韩信,他迟早要走。”汉王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任命韩信做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萧何说:“这样才可以。”于是汉王准备叫韩信来,要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平时就傲慢无礼,现在拜韩信为大将军,居然轻慢地像指挥小孩似的(叫他来),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确实要拜他做大将军,必须要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准备建坛拜将)。诸将军都很高兴,人人都认为自己会被拜为大将军。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
[刘注1]或许可以解释为品行不足以推荐为官。
[刘注2]亭长妻不识人,可叹!后文韩信归里,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刘注3]未望报,终有报。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刘注4]非怯也,怜其勇耳。(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刘注5]汉王兵败至南郑。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回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求韩信拜将译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正义楚州淮阴县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刘注1]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索隐案:下乡,乡名,属淮阴郡。南昌亭长○索隐案: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集解张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刘注2]。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信钓於城下,□正义淮阴城北临淮水,昔信去下乡而钓於此。诸母漂,◇集解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故曰漂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正义音寺。(“食”音sì)吾哀王孙而进食,◇集解苏林曰:“如言公子也。”○索隐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苏林亦同。张晏云“字王孙”,非也。岂望报乎[刘注3]!”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集解徐广曰:“袴,一作‘胯’。胯,股也,音同。”又云汉书作“跨”,同耳。○索隐袴,汉书作“胯”。胯,股也,音枯化反。然寻此文作“袴”,欲依字读,何为不通?袴下即胯下也,亦何必须作“胯”。於是信孰视之[刘注4],俛出袴下,蒲伏。□正义俛音俯。伏,蒲北反。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淮阴集市中卖肉的少年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当众挑衅韩信,说:“韩信你有胆量,就来单挑;不能的话,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他,就真的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集解徐广曰:“戏,一作‘麾’。”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集解徐广曰:“典客也。”○索隐李奇云:“楚官名。”张晏云:“司马也。”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毅然仗剑从军,在军中并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失败后,又跟随项羽,被任命为郎中。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没有被采纳。汉王(刘邦)进驻西蜀时,韩信就离开楚国,投奔汉王,也没有什么军功,被任命为连敖(官名)。(有一次,)因为触犯法律理应处斩,一同的十三人被杀后,轮到韩信了,韩信傲然仰视,看到滕公,就说:“难道大王不想一统天下了,为何要杀有才之士?”滕公见韩信出言不凡,神态桀骜,就释放了他。滕公与韩信交谈后,认为韩信很有才能,非常高兴。于是把韩信引荐给汉王,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但汉王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出奇之处。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刘注5],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集解文颖曰:“事犹业也。”张晏曰:“无事用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很有军事才能)。行军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有人向汉王汇报,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方寸皆乱。过了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责怪萧何说:“你为什么要逃跑呢?”萧何说:“臣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谁呢?”萧何回答:“是韩信。”汉王又骂了,“将领都跑了几十个,你不去追;说是去追韩信这个无名之辈,必定是在说谎。”萧何说:“普通将领很容易找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是想做汉中王,那么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霸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给大王出谋划策。请问大王到底如何决策呢?”汉王说:“我当然要东进雄霸天下,怎能在此地郁郁而终?”萧何说:“大王如果决定东进,必须重用韩信,才可以留着他;不重用韩信,他迟早要走。”汉王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任命韩信做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萧何说:“这样才可以。”于是汉王准备叫韩信来,要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平时就傲慢无礼,现在拜韩信为大将军,居然轻慢地像指挥小孩似的(叫他来),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确实要拜他做大将军,必须要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准备建坛拜将)。诸将军都很高兴,人人都认为自己会被拜为大将军。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
[刘注1]或许可以解释为品行不足以推荐为官。
[刘注2]亭长妻不识人,可叹!后文韩信归里,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刘注3]未望报,终有报。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刘注4]非怯也,怜其勇耳。(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刘注5]汉王兵败至南郑。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回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