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思“库尔斯克”号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美国反思“库尔斯克”号5

美国海军中的一些人员对于潜艇上的逃生舱和逃生脱险装置曾经有所考虑。1964年,曾有人建议在潜艇上装备一种用玻璃纤维制成的独立式逃生舱。1969年,还有人提出了一项更富有创造性的建议――把潜艇的整个艏端作为逃生舱,在潜艇失事沉没之际,这个逃生舱可与潜艇后半部分脱离并能上浮到海面。但是美国海军的决策机构对于这样一些建议始终没有采纳。 然而,“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之后,却促成美国海军成功地研制了深潜救生器。这种深潜救生器可以与美国海军潜艇的逃生/救生舱口对接,每次可以把24名艇员从失事的潜艇中营救脱险。与3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海军中使用的“麦卡恩”式潜艇救生钟相比,深潜救生器不需要潜水人员系固牵引钢缆。这种富有创新意义的深潜救生器可以在1500米的深度上运行,而1500米这样的深度,已经超过美国海军目前在役的所有潜艇的极限下潜深度。在1500米以内的各种深度上,深潜救生器可由一艘经过改装的潜艇运载、释放和回收。利用深潜救生器对失事潜艇救援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保证对失事潜艇的救援活动不受海面天气状况和海面浮冰等条件的影响。目前,美国海军深潜救生器实际救生活动的水深限制是610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