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飞机的空战特点
编者按 本刊第1期发表了《隐形飞机是怎样隐形的》,这一期刊登的《隐形飞机的空战特点》,是对前文的补充。 隐形飞机的空战和非隐形飞机的空战相比,将会出现如下特点,这主要是:短、近、急。 短,预警时间短。由于隐形飞机能够躲过地面和机载雷达的监视,因而情况出现往往比较突然,预警时间将会大大缩短。从雷达反射面来看,非隐形飞机,大型轰炸机为100米2,轻型轰炸机为25米2,战斗机为10米2,而隐形飞机则显着缩小。如美国的B―1B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减少到1米2,仅为B―52的1%,是B―1A飞机的十分之一;F―19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1米2减少了90%以上,从而使雷达搜索目标增加了很大困难。预警时间缩短不仅对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与隐形飞机战斗,有可能在失去地面指挥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飞行员要有独立自主的作战能力。1982年发生在贝卡谷地的大空战,不到两天时间,叙利亚损失了80架飞机,却未能击落一架以色列飞机,这与叙利亚飞行员习惯于依赖地面指挥引导,缺乏独立自主的作战能力有关。可见快速、独立自主的作战能力在与隐形飞机的空战中是至为重要的。 近,是近距离战斗的机会必然增多。随着电子技术在空战战场上的广泛运用,遮蔽了雷达的耳目,使雷达搜索发现目标的距离愈来愈近。如果一般战斗机地面引导雷达在300公里发现,F―19飞机则可能在120公里左右才能发现;而未来的隐形飞机不仅借助于飞机的隐形术,还将与电子干扰技术结合使用。正象现代的F―14, F―15、F―16, F―18这类战斗机都配有电子干扰系统一样,F―19也不会例外,入侵时不仅会利用电子干扰设备还会和超低空的战术相结合,这就更增加了空中搜索发现的困难,一旦发现,目标很可能近在咫尺。因此与隐形飞机空战,不仅要设法提高搜索发现能力,力争先敌发现,而且要加强近战训练,提高近战能力。 急,是急剧的空中格斗和机动可能成为对付隐形飞机的主要手段。这不仅是由于一方面新型隐形战斗机的机动性能大为改善,如采用鸭式布局的F―19飞机,有可以伸缩的前翼,改善了小速度的机动性,提高了大迎角的格斗能力。如果迎战飞机单靠雷达指示目标,再进行瞄准和火力发射容易失去战机,特别对喷口热迹减少,温度降低的隐形飞机,红外辐射波长增长到4―10微米,而使用硫化铅或锑化铟作为敏感元件的3―5微米波长的中红外空空导弹,跟踪目标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法跟踪目标,必须改用碲镉汞或碲锡铅为敏感元件的3―14微米的中远红外空空导弹才能奏效,或在近战中使用光学瞄准和火炮攻击会成为对付隐形飞机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急剧的机动也是防止隐形导弹袭击的重要措施。因为导弹也有向隐形发展的趋势,如美国正在研制的以塑料为发动机部件的AGM86B巡航导弹,就具有较强的反雷达探测能力,虽然它还不是隐形格斗导弹,但距问世的时间已不远了。这类导弹将使机载预警系统对目标发现产生困难。空中一旦发现这类导弹来袭时,势必以急剧机动动作始能摆脱。可见飞行员练就一手灵活多变的近距格斗技术,则是未来隐形空战中争取主动、克敌制胜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当然,隐形飞机也和其它新兵器一样,并非完美无缺。它虽然有雷达反射面积小,红外辐射量低,在入侵过程中不易被一般雷达发现的长处,但目前这类飞机使用的微波吸收涂料和复合材料,也只有对70兆周―18京周的一般工作频率的雷达有隐形效果,而对特低频和特高频的雷达以及对在可见光和近可见光波段工作的激光雷达没有隐形效果或效果不明显的缺陷。所以只要采取相应的战术和反隐形措施,对付“隐形术”也是有对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