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在行动——朝鲜战争中的 FAC 与 T-6 座机(9)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随着第 6147 中队的规模不断扩充和联军反攻深入北朝鲜纵深,到 1950

年 12 月中队已经能抽出不少“蚊子”进行纵深航空侦察,而各个师所配属的 T-6

也被允许更深入的侦察敌方战线浅近纵深,因为美军已过于深入,急需了解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和北朝鲜军队调动。T-6

对纵深轰炸目标的侦察为远东航空军在朝鲜的行动提供大量宝贵的目标情报,但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及时发现秘密集结和调动的大批中国志愿军。

战术航空管制系统的建立

地面战术航空管制小组向一架低飞的 T-6 传递敌军位置的信息

1946 年版本的 FM31-35

确实是一份相当好的空地协同作战条令,但和所有的制度一样,在实际应用中都遇到无法避免的困难。这份条令以二战时期美国陆航在欧洲作战的经验总结为基础,强调在技术和组织上完善空地支援体系,包括指挥、通讯等预设网络,使预先策划好的空中打击行动顺利贯彻并取得最佳效果。但在朝鲜,这一条令立刻显出它的弊端。整个条令以贯彻预先策划的空中打击为基础,因为欧洲战场上

80%以上的空地支援行动是在 24

小时前策划并准备好的。在朝鲜,中国志愿军连续发动突如其来的攻势,双方战线常常急剧变化中,令大多数空地支援行动属于临时召唤性质,解救战线某一点突然出现的重大危机。这种情况下,不仅计划赶不上变化,预设的空地支援程序也常常无法施行。

第一頁    上一頁    第9頁/共2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