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8 multi-mission helicopter(NATO code HIP) is manufactured by the Mil Moscow Helicopter Plant JSC in Moscow and the Kazan Helicopter Plant JSC in Kazan and are available in civil and military versions. . More than 12,000 Mi-8 (NATO codename Hip) multi-purpose helicopters have been produced, as well as more than 2,800 exported to over 50 air forces. Mi-8 family is the world"s most produced helicopter design including high level development project Mi-14 and Mi-17.米-8多用途直升机(北约代号“河马”)由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制造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由喀山飞机制作厂生产,可胜任多种军事或者民用任务。算上其高级改进型米-14和米-17,米-8系列是世界直升机中生产量最大的家族。当年米里设计局的专家们肯定想不到,他们的“河马”会如此长寿,竟然有望服役到2030年。这一切都得益于设计得很好的机体,对发动机、机载武器及设备的持续改进。可以预计,在未来至少20年中,“河马”还将持续进行改进,从而不断延续其长寿记录。The Mi-8 is a roomy twin-turbine helicopter, with a five-bladed main rotor. The production began in 1964 for both military and civil variations. The Mi-8 military variants include the Mi-8T transport, VIP transport, electronic warfare, reconnaissance, Mi-8TV armed version and the search and rescue Mi-8MPS.米-8“河马”是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一种中型运输直升机,1960年开始研制,1961年6月24日单发原型机(V-8)首飞成功,1962年8月2日双发原型机(V-8A,即“河马”B )首飞成功。1965年10月,民用运输型的首架批生产样机从喀山直升机厂出厂。1968年,武装运输型的米-8TV问世。它可携带2个或4个16管57毫米火箭发射巢,外加2吨炸弹。五年后,代号为“河马”E的进一步发展型问世,可携带更多武器,包括6个32管57毫米火箭发射巢,2吨炸弹,以及4枚AT-4反坦克导弹。在60至70年代,还衍生出一些专用改型,可执行包括电子侦察、通信侦察、电子对抗及指挥中心在内的多种任务。米-8原型,使用了米-4的传统装置和四叶旋翼,外观上与后来的批量型号大不相同。使用一台2700马力的AI-24V涡轮轴发动机,因此只有一个进气口。1961年6月该机首飞。后来该原型机改用两台TV2-117发动机和五叶旋翼。The Mi-8T transport helicopter for the USSR military forces is configured with a conventional pod and non-retractable tricycle nosewheel landing gear. The five-bladed rotor is made from aluminium alloy. The 3 person crew are commander, navigator and flight mechanic. The cockpit and the main cabin are heated and air conditioning is optional, with an oxygen system in the ambulance and rescue variants.为苏联军队设计的米-8T运输直升机采用不可收放的前三点起落架。五叶主旋翼由铝合金制造。机组3人,包括机长、导航员和飞行工程师。座舱有大气空调装置,可加热。在救护救援型里,还加装有氧气系统。在苏联时代,现在的喀山直升机公司被称作第387国营飞机厂。在这里,采用TV2-117发动机(1250千瓦)的第一代米-8生产了4500架,其中出口超过1700架。而在另一个直升机制造厂——UUAP(乌兰·乌德制造厂,在苏联时代被称作第99飞机厂),共生产了3700架第一代米-8,主要满足国内需求。For surviving in battle field, the Mi-8s are equiped with crew cabin armour plating, explosive resistant foam filling in the fuel tanks, a fire-fighting system and duplicated and stand-by hydraulic and power systems and main control circuits. And de-icing systems are added.为提高战场生存力,米-8的驾驶舱外围设有装甲。燃料箱充填有抑爆泡沫层。整机有灭火系统,液压和动力系统、操纵系统均有双重备份。另外还装有除冰装置。The Mi-8"s landing-transport equipment can be used to load light towed combat material and armament via winches. It can also rescue people from the ground or from the sea by 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hoist with 200 kg capacity.米-8安装有完善的货物装卸设备,借助机上的绞车可以方便的运载军用物资。绞车由电力驱动,承重能力200千克,还可用于救援地面或海面人员。On the cabin floor there are cargo tiedown points. Ramps are provided for loading vehicles in the big back door. The cabin can accommodate 12 stretchers. And the external cargo sling is rated to carry 3,000 kg.在机舱地板上安装有货物固定点。机舱有一大型后门,带有装卸斜道,运载吉普车等时,车辆可直接开如机舱。机舱也可容纳12副担架。The Mi-8T helicopter is powered by two Klimov TV2-117 turboshafts engines. Deflectors are installed on the engine air intakes to prevent ingestion of dust so that Mi-8 is suitable for unprepared pads. And an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is designed for self-contained operations.米-8T的动力装置为两台克里莫夫TV2-117涡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舱顶部。进气口有防尘装置,以便在野战机场起落。机上还有辅助动力装置,可在主发动机不运转的情况下向机上设备提供动力。The Mi-8 can carry 1,870 litres of fuel in two flexible internal tanks and two external tanks. Adding two ferry tanks in the cabin, the total fuel capacity can be increased to 3,700 litres. But the space for cargo is limited in this way.米-8机内共有两个固定油箱,加上两个外挂油箱,可携带燃油1870升。另外还可在机舱内加装两个桶形油箱,整机燃油携带量可上升至3700升。当然这会减少载货空间。1971年,第一代“河马”开始进行重大改进。发动机和传动部分几乎做了彻底更换,新增了一个辅助动力单元(APU),并对机身结构做了加强。由于换装了经济性更好、功率更强劲(1874千瓦)的TV3-117涡轴发动机,以及VR-14主减速器和其它空气动力学部件,米-8的功率-重量比及其它主要性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其它的改进之处还有:将尾桨移至左侧,在发动机进气口上安装了滤尘器,增加了大量的航空电子设备,并且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进后的型号就是众所周知的米-8MT,即“河马”H,于1975年8月17日首飞。在1981年的柏林航展上,米-8MT首次在国际上露面,不过此时它涂的是苏联民航总局的标志,而且是以米-17这种商用型的面目出现的。很快,在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米-8MT就以其高可靠性而闻名世界。根据在战争中获得的经验,又对米-8MT的机体和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能力和可靠性。80年代中期,在米-8MT基础上,又派生出用于高空飞行的新改型。这种改型采用TV3-117VM涡轴发动机,并且采用了新的控制方法,从而使其在6000米高度上的起飞功率达到1633千瓦,紧急功率(在直升机处于危险时可采取措施使发动机功率在短时间内再加大100~200千瓦,但这种功率用过一次涡轴发动机即报废)达到了1800千瓦。同时,其爬升率和航程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用于国内时,这种新改型的编号为米-8MTV,而用于出口时,编号则为米-17V。1988年,米-8MTV在喀山进入大规模生产。随后,又在90年代出现了米-8MTV的进一步改型——米-8MTV-1,并在米-17-1V的代号下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2006年8月,俄罗斯的乌兰乌德航空厂表示,目前世界上在用的、由乌兰乌德航空厂生产的米-8和米-171直升机近4500架。根据进口商的需求和宗旨,这些直升机具有极大的改造和扩展使用模式的潜力。因此,8月初在乌兰乌德航空厂举办了米-8及其改进型直升机使用者国际大会。来自世界45个国家的110多名航空专家参加了大会。会议上,俄罗斯和国外的航空公司代表,空军代表,国防部代表,边防军和搜救部门的代表就米-8直升机的使用和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俄罗斯联邦工业和国防采购署,"国防工业"公司,"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厂,俄罗斯直升机工业配套产品供应公司的代表,与其合作伙伴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The MI-8TV armed variant is designated from Mi-8T, fitted with 7.62mm built-in machine guns and six external weapons racks with S-5 rockets. The helicopter can also deploy AT-2 Swatter 9M-17P Skorpion anti-tank missiles. The helicopter"s weapon sighting system is the PKV collimating sight. Mi-8TV can also be used to make minefields.米-8TV武装直升机是T型的改型,在机舱内加装了7.62mm机枪,在两个主起落架上方各加装了三个武器外挂点,能挂装S-5 57mm火箭发射器。另外还可外挂9M-17P反坦克导弹(北约代号AT-2“耐火箱”)。The Mi-8TV helicopters are fitted with more powerful TV3-117VMA engines which gives an improved hovering ceiling (3,950 m compared to the 1,760 m of the Mi-8MT). The maximum slung payload of the armed helicopter is increased to 4,000 kg. A Hot Brick infrared jammer can be fitted and six ASO-2V flare dispensers are installed, three to the port and three to the starboard side of the fuselage.米-8TV采用了动力更强的TV3-117VMA发动机,升限从MT型的1760米提高到3950米。最大外挂重量增大至4000千克。加上还加装了红外诱饵发射系统,共计有6个ASO-2V诱饵发射器,其中3个在机身左侧,其余在右侧。The Mi-8MPS search and rescue helicopter was developed from the military transport variation. In rescue missions, the helicopter crew drop radio-beacons to mark the distress area and deliver rescue teams to aid and recover the casualties. The helicopter can lift ten people at a time on a sling via a PSN-10 life raft and is provided with an emergency landing device that ensures buoyancy for up to 30 minutes.米-8MPS是搜索救援改型。在救援中,机组人员可以空投无线电信标标定出救援区域,以便救援人员进行搜索。机上可运载10人,并可以吊挂一个PSN-10救生筏。为胜任海上任务,该机还可在海面上做30分钟的漂浮。Mi-8AMTSh is an army, modernized, transport and assoult chopper. It is euiped with automatic cannon, aerial rockets, 8 anti-tank missiles "Ataka" ("Shturm" complex).1990年,乌兰·乌德工厂(UUAP)开始生产采用TV3-117VM发动机的米-8,用于国内时称为米-8AMT,用于出口时则称为米-171。2003年,UUAP米-171的基本报价是360万美元。90年代中期,乌兰·乌德设计局曾自筹资金,为米-8AMT标准生产型加装8枚AT-6反坦克导弹。AT-6的最大有效射程为5千米,可穿透500毫米厚的装甲。另外,该局也曾为其加装新式的AT-9发坦克导弹,采用了改进的无线电导引方式,最大有效射程达5.8千米,破甲深度也进一步增大。由UUAP研发的“河马”H的发坦克改型在国内称为米-8AMTSh,在国外则称为米-171Sh。1996年8月,这种改型首飞成功,新武器系统和相关设备的试飞工作于四年后结束。90年代末,既便宣又具有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米-171Sh大量出口到了拉美和亚洲国家,很受这些第二世界国家的欢迎。米-8AMTSh是武装型改型。机上安装了机炮、火箭发射器,以及8枚ATAKA反坦克导弹。The Mi-8MPS incorporates specific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a larger entrance door, two starboard hatches, a raft container and external additional fuel tanks. Other equipment includes PNKV-8PS pilot/navigation system, YuR-40.1 radar system, TAPAS thermal search and rescue equipment, an airborne jib with LPG-300 winch and scoop. For spacecraft recovery, the Mi-28MPS helicopter delivers operational and technical groups with rescue equipment to the landing zone. Instrument and visual 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locate spacecraft returning the landing zones. The MPS will recover the cosmonaut and return him to base. Up to 3,000 kg cargo can be transported by sling.米-8MPS还采用了一个更大的机舱门,增设两个右侧舱门,一个救生筏容器和外挂副油箱,方便救援工作。飞行、导航设备包括YUR-40.1雷达、TAPAS红外搜索救援系统和由绞车、铲斗组成的LPG-300系统。MPS型还肩负宇宙飞船的回收工作,用于将技术人员空运到飞船降落区域,并将宇航员接回基地。机上加装了判定降落区域的设备,机身挂钩承载能力为3000千克。Mi-8P(Photo on the left) is a passenger transport helicopter, the oval fuselage windows in the military versions are turned into square. And some parts are painted black to avoid the dust from the engine jets. It can carry 28 travelers at one time.米-8P(上图)是客运型号,将军用型上的圆形舷窗改为方形。机身部分喷涂黑色,以防发动机排气染污。该机能运载28名乘客。Modifications: 其他改型包括:Mi-8 Salon - VIP version 米-8 重要人员运输型Mi-8PPA - AEW 米-8PPA 空中预警型Mi-8TG - condensed gas fuel version. Klimov"s engines First flown in 1987. Tests resumed in Aug"2000. 米-8TG 液化气型,采用克里莫夫发动机,使用液化气燃料,2000年8月首飞Mi-9 - airborne command post 米-9 空中指挥通讯型Mi-14(Photo) is a navalized floating version, it contains several sub-variations:米-14(上图)是米-8的海军改型,具有船底型的机身结构,可漂浮在水面上。米-14包括以下改型:Mi-14BT - base combat version. 米-14BT 基型Mi-14PL - anti-submarine 米-14PL 反潜型Mi-14PS - search and rescue 米-14PL 搜索救援型Mi-14P - amphibious helicopter 米-14P 两栖运输型Mi-14PZh - amphibious fire-killer version of Mi-14BT. conversion price about USD1M 米-14PZH 在BT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两栖灭火型,改进单价约100万美元Mi-17, entered service in 1975, is the highly improved Mi-8, with more powerful engines for "hot and high" conditions. NATO calls it "HIP H". The USSR armed forces called it Mi-8MT. It first showed off in Paris Airshow in 1981, and exported to Cuba in 1983. In fact many Mi-8MT in USSR forces are not brand new but converted from fommer Mi-8s. Such as the Mi-8 eletronic countermine version is developed into Mi-17P.米-17是米-8的深入改进型号,为提高高海拔高温性能,采用了更加强大的发动机,于1975年开始服役。北约称米-17为“河马”H。苏联军方称之为米-8MT,米-17是出口型的名称。米-17于1981年亮相与巴黎航展,83年出口古巴。实际上苏军众多的米-8MT并非全新生产,而是改装旧的米-8而来的。如米-8电子战型改装后就成为米-17P。The Mi-17 can be recognized because it has the tail rotor at the starboard side, instead of the port side. Two 2250hp Isotov TV3-117VM engines. Sub-variations of Mi-17 are:米-17和米-8最大的外观区别是其尾桨在机头方向的右边,米-8则在左边。发动机采用两台2250马力的伊索托夫TV3-117VM发动机。该机使用5片全金属矩形桨叶的旋翼和3片桨叶的尾桨。尾桨位于垂直安定面的左侧。座舱与米-8类似。但在机舱中心线处可选装6副座椅。军用型米-17-1V能载30名士兵,用于救护时可载20名伤员,或在6个外挂架上挂载武器。民用型米-17主要用于货运,也可用于客运。动力装置(米-17基本型)装两台克里莫夫设计局TV3-117MT涡轮轴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1397千瓦。两台发动机的输出是同步的,可自动保持旋翼的转速。若一台发动机功率有损失,则另一台发动机输出增加,自动补偿。若一台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另一台发动机功率输出增加到应急功率1637千瓦,从而保持直升机继续飞行。辅助动力装置借压缩空气起动涡轮轴发动机。如果需要,发动机进气口可安装导流板,以避免在未预计的降落场地降落时吸砂石。机载设备(米-17-1V/171)包括ARK-15M或ARK-UD无线电罗盘,AGK-77和AGR-74V自动水平仪,BKK-18姿态监控仪,A-037无线电高度表等。尾梁下面可选装AS0-2V干扰箔条投放器,尾梁前端可选装L-166V红外干扰器。武器方面,可选装米-8的的武器,并可加装23毫米的GSH-23机炮。米-8AMT(sh)可装空空导弹和较先进的空面导弹。Mi-17 Airbone Medical Variation 米-17VA 空中医护型Mi-17M Increased power plant armed version, the largest number in use of Mi-17s 米-17M,加大发动机功率武装型,也是米-17数目最多的型号Mi-17MD The newest variation which can carry 40 people 米-17MD,最新改进型,载员达40名。米-17MD是采用西方设备的改型,目前正在出口之中,单价约为500万美元。它采用了霍尼韦尔的EDZ-756EFIS电子飞行信息系统,“炉子”II集成雷达系统,VG-14/DG-14姿态和航向传感器系统,标准的P7000彩色雷达及DFZ飞行控制系统。米-172KF是在加拿大的合作下,于90年代中后期为韩国警察部队发展的,没有采用新式的货物装卸跳板,但移植了米-17MD的航空电子设备。2000年,首架米-172KF交付给韩国,用于任务测试,第2架于2001年交付。从90年代初开始,喀山直升机设计局就致力于对米-8MTV的民用和军用型分别进行改进,对应的型号分别称为米-8MTV-2和米-8MTV-3。改进后,座位数由原来米-8MT/MTV的24个增加到30个,外挂重量也增加到5吨。米-8MTV-3出口型的编号为米-172。米-171Sh武装改型,可携带新型反坦克导弹。喀山设计局为军方提供的第三代“河马”中,米-8MTV-5首先问世。1998~1999年间,这种改型投入连续生产,目前正在米-17V-5或米-17MD的编号下出口。作为目前仍在生产的最先进的武装运输直升机,它的机身进行了重新设计:拥有一个海豚形机鼻,内装气象雷达;后部机身进行了重新设计,有一个采用液压控制的单片式货物装卸跳板;座位增加至40个;用于保护机组乘员和系统的陶瓷装甲得到增强;燃油箱得到了进一步保护,容积进一步加大;主侧门更宽,在左机身又增加了一个舱门。米-17V-5于1996年首飞,并于1997和1998年间进行了广泛测试。1999年,该型机首次出口,对象是非洲的卢旺达。In 1990`s, Kazan Plant began to turned to build the advanced products of Mil, such as Mi-38. The production of Mi-17 was handed to those company in far-east. And Mil upgraded the design of the power plant, eletronic equipment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i-17. the new Mi-17 is called Mi-171, which begun to be built in 1991. Some Mi-171 is also called Mi-8AMT.九十年代,喀山工厂开始转产米里设计局更先进的机型,如米-38等,米-17的主要生产任务由远东地区的乌兰-乌德厂承担,同时米里设计局对米-17的发动机、电子设备、可靠性进行了改进,称为米-171,从1991年开始量产。一些米-171也被称为米-8AMT。Mar 2002, the Malasiya army imported 10 Mi-171 for US$ 50 million.2002年3月马来西亚进口了10架米-171,合同总价值约5000万美元。China imported Mi-8s since 1970`s, Mi-17s and Mi-171s later for military forces and civlian cargo transportation. The following photos presents Mi-17s in China.中国从七十年代就引进了米-8,后来又先后引进了米-17和米-171,用作军事和民间货物运输用途。以下均为国内的米-17。2002年6月巴基斯坦成为米-17的新用户,购买了4架米-171,交易总金额为5000万美元。这是俄罗斯与巴基斯坦近6年来首次军事技术合作。4架米-171由俄罗斯乌兰乌德直升机厂制造,已经于6月14日交货。按合同俄罗斯方面将向巴提供12架直升机,该型机单机价格为420万美元。俄罗斯曾于1996年向巴提供了由喀山直升机厂制造的12架米-17型直升机。巴基斯坦军队现在拥有130多架直升机,但只有米-17系列能够进行山地条件下的货物运输。后来由于印度方面的反对,俄罗斯中止了与巴基斯坦的军事技术合作。米-17座舱2003年6月,BAE系统公司航空电子集团与“喀山”直升机公司合作研制得米-172直升机座舱演示机,在巴黎航展上展出。座舱演示机具有以下特点:安装和综合的霍尼韦尔公司研制的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安装BAE公司的战术彩色多功能显示器,能显示数字式活动地图、FLIR/LLTV/CTV图像、系统状态页、电子战页和电子检查表页;BAE公司的Titan 385多传感器转塔系统;在数字式活动地图地形数据库的基础上,用模拟组件演示TERPROM功能;换装马丁贝克公司研制的轻型座椅;演示减轻机组人员工作负荷的改进的机组人员接口。按照协议,上述公司共同开发米-172,具体生产由“喀山”直升机公司负责,并将使用BAE公司新的任务系统、“喀山”直升机公司、Kelowna飞机公司和米里设计局共同研制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玻璃座舱,从而使直升机能满足北约和其它国际标准。2003年10月乌克兰计划建立与俄罗斯合作的联合企业,联合组装米-8/米-171型直升机。乌克兰方面参加合作的企业是乌克兰国防部下属的“阿维阿康”飞机制造厂,而俄罗斯方面参加合作的是乌兰乌德飞机制造厂。乌克兰方面还计划邀请俄罗斯专家对乌克兰现在使用的米-8型直升机进行改进。据称,现在乌克兰共使用约150架米-8型直升机,仅具备空中运输能力,不携带武器。在整个90年代,由喀山直升机厂和UUAP生产的直升机,90%以上都用于出口。在这中间,仅新造的“河马”H系列就不下300架。米-17成功出口的关键,是其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及相对西方直升机来说便宜得多的价格。对于米-17-1V或米-171来说,依据机上设备的不同,其单价大约在300万~400万美元之间。在90年代中后期,米-17-1V的平均采购单价350万美元,仅相当于欧洲直升机公司AS332Ll“美洲豹”的四分之一,西科斯基公司S-70“黑鹰”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以及新式S-92的四分之一。目前,喀山直升机厂也向外提供使用了厂10~15年、即将进行翻修的二手米-17,单价只有大约160万美元。二手货的价格通常相当吸引人。例如,南非一家保安公司通过东欧或CIS的贸易公司,在叙利亚采购了2架米-17,单价仅为50万美元!2000年,阿富汗北方联盟获得了3架二手米-17,单价也仅为65万~70万美元。在90年代,出口“河马”H的一多半都流向了现有的米-8军方用户,例如印度、伊朗等。毫无疑问,印度是采购“可马”最多的国外用户: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其陆航的采购量就超过了70架;2000年河2001年。又一次性采购了40架民用米-17-1V。印度的米-17采用了一种混合配置方案:具有最新的单片液压驱动货物装卸跳板,却采用了老式的光滑的玻璃机头。2003年初,喀山直升机厂宣布,他们和印度签署了采购16架新式米-17的合同,并且最终采购量可能会达到至少50架,以接替将于2005年到寿的米-8P/T。伊朗是UUAP米-171V-2的另一个主要客户。2000年,伊朗为其海航部队购买了5架采用基本民用配置的米-171。2001年,又采购了另外30架米-171,包括保障、备件及全套武器等,总值约15亿美元。另外,伊朗还可能采购了另外50架米-171,甚至包括换装了VK-2500发动机的米-171升级型,以替换其CH-47C“支奴干”直升机。在远东,目前马来西亚正在考虑购买30架UUAP的米-171,用于执行通用运输及搜索和救援(SAR)任务。可能采购的首批10架米-171,将会配备玻璃座舱和海豚形机鼻。目前,喀山直升机厂生产的2架民用型米-17V正由马来西亚消防部门和民用SAR部门使用。2003年,上述部门又至少采购了4架同型直升机。印度尼西亚有望订购数十架新型米-17,尽管到目前为止,它只采购了2架喀山直升机厂生产的直升机,以补充正在海航服役的8架米-20巴基斯坦也有可能购买更多的米-174V,以补充90年末期采购的16架UUAP生产的同型机。南美洲也是一个极富希望的市场。在90年代中后期,已向秘鲁交付了50多架米-8/17,分别用于军队和警察部队。目前,在墨西哥军队及准军事部队中共有超过50架米-T/P/17在役,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河马”活跃在民用领域。1996年,墨西哥海军采购了12架米-8A。哥伦比亚陆军于1997年首先接收了10架米-17-1V,2002年又接收了另外6架。委内瑞拉陆军也于90年代中期接收了18架米-17-lV。1997年,17架米-171交付给了厄瓜多尔海航部队。另外在加勒比海国家的准军事部队中,还有少量的米-8/17在使用中。不论对于新造还是二手直升机来说,非洲一直都是一个稳固的市场。许多军事或准军事部门的用户,比如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及肯尼亚,都在90年代末采购了新的或二手的米-17。而埃及或间尔及利亚这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则分别购买了大约20和40架新造的米-17。俄军“河马”H的改造目前,在俄罗斯的多个军事和准军事部门中,还有超过800架第二代“河马”在服役。因此,对于米-8MT/MTV的升级改造来说,俄罗斯国内本身就是一个最巨大的市场。对米-8和米-24在第一、二次车臣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后,俄方认为,由于瞄准及导航设备太过陈旧,俄罗斯陆军和内务部队的直升机普遍缺少夜间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于是一个改进小组很快成立起来,由米里设计局牵头,参加者有拉斯卡亚航空电子设备公司,以及另外两家负责研发新式观瞄设备的单位——NPO“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乌拉尔”机械-光学工厂(UOMZ)。1999年4月,经过升级的第一架“河马”H进行了首飞,编号为米-8MTKO(下图)。它采用了GOES-321VMI吊舱和NVG(夜视镜),玻璃座舱中有2个液晶显示器及GPS,发动机和减速器的性能得到提高,采用了陶瓷装甲,加装了机舱油箱,货钩得到加强,负载达5吨,可挂装“沙道姆”V或“维克尔”V空地导弹,以及“伊戈拉”A空空导弹。通过采用UOMZ的GOSE-321VMI陀螺稳定光导侦察和瞄准吊舱、前视红外传感器、电视摄像仪及激光测距指示器,“河马”H的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样,米-8MTKO就可执行包括昼夜武装侦察、炮兵火力校正、夜间强击着陆、搜索及救援在内的多种任务。据俄方宣传,改进后的“河马”H不仅可在大约50米高度进行夜间飞行,而且在协助特种部队实施隐蔽渗透/撒退任务时,还可在陌生地域选择着陆场。1999年年底至2000年年初,首批3架米-8MTKO在车臣进行了任务飞行。据说其中一架在2001年3月的夜航训练事故中损失,但随后又有8架米-8M在2002年年底被改装至MTKO标准。至2003年年中,已有16架米-8MTKO进入俄罗斯国防部和内务部服役。从90年代中期开始,相对来说比较巨大的出口改装市场开始形成。据分析,在国外大约有300~500架米-17需要改进。在改装市场上,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是一家主要改装公司,而潜在的改装客户则包括阿尔及利亚、埃及、印度及土耳其等。在成功实施了米-35“雌鹿”的改装后,IAI充分认识到了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苏式飞机改装市场有利可图。来自乌克兰的一架米-17原型机,由IAI经过仅3个月改装,就出现在2001年1l月初的印度航展上,并且还有一新绰号——“山峰”17。它采用了玻璃座舱设计方案,以及模块化的航空电子设备组件。航空电子设备组件的核心,是在IAI为印度空军米-35和卡-50-2发展的航空电子设备的基础上,专门研制出来的。和米-17MTKO相比较,“山峰”17具有更高的竞争力,从任务航空电子设备方面来说,它甚至更先进一些。由于采用了一系列新设备,“河马”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且其战场生存能力也有所加强。升级计划的核心,是一个具有MIL-STD-1553B数据总线界面的模块化多功能计算机。在新的玻璃座舱中,布置了4个6×8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基本的飞行数据,以及武器状态、目标数据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战场环境的感知能力。主要的昼夜观瞄装置是HMOSP,已成功用于对印度空军米-35的改装。“山峰”17的制导武器包括拉斐尔公司的NT-D红外成像线导空地导弹,最大射程6千米。“山峰”17还采用了雷达告警接收机、激光告警接收机和导弹逼近告警接收机等自卫系统。据IAI官员透露,2003年1月,IAI已和米里公司签署了一项合同,共同将“山峰”17的航空电子设备推广到其它新造或改装的米-17上。埃尔比特公司和喀山直升机厂及米里设计局合作,也已推出一揽子更先进们的升级改造方案。正如前面所讲的,在“安道”改装方案中,利用了埃尔比特系统公司为新造的米-17提供的基本硬件。“安道”有两种改型,即民用型和军用型。在军用型升级组件中,采用了埃尔比特公司提供的基本的模块化航空电子设备,已成功用于罗马尼亚空军的IAR-330L“美洲狮”SOCAT军用型具有良好的在夜间河不良天候下的作战能力,除了可以执行传统的武装运输、医疗后送和货运任务外,还可以执行近距空中支援、武装侦察、对空防御、反装甲、护航和战场搜救等任务。乌兹别克斯坦的TAPO公司已和法国SAGEM公司合作,将其空军的12架米-8MT及12架米-24改装至通用标准。按照改装合同,将加装法国制造的光学侦察和瞄准系统、可使用夜视镜的座舱、INS/GPS复合导航系统及“麦卡托”数字地图等,以用较少的经费来大幅提高其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在米-17的升级改装市场上,BAE系统公司也是一个有力竞争者。2002年4月,该公司和喀山直升机厂签订合同,为现有用户和新造直升机提供一揽子任务系统升级和新武器功能。计划采用的升级组件包括:霍尼韦尔的EFIS,3或4个6×8英寸彩色多功能显示器,洛克韦尔·柯林斯公司提供的导航和通讯组件,带有FLIR彩色和微光电视传感器及激光测距器的“泰坦”385多传感器转塔。机载武器则包括一系列俄罗斯及西方的空地导弹,比如拉斐尔公司的NT-D和NT-S,肯特隆公司的“伊戈韦”等。除了南美和中东市场外,BAE系统公司也在努力开拓“河马”H的东欧改装市场。2002年10月,保加利亚提出需求,对其18架米-17进行升级改造。目前,虽然以色列、欧洲或俄罗斯已提出了多种“河马”H的改装方案,但现有国外用户依然觉得这些升级计划有点昂贵。大多数米-8C/H用户所希望的,是对其实施低成本改装,就像捷克和匈牙利所做的那样,由本国公司来实施改装。“河马”H的最新改型据喀山直升机厂和UUAP的估计,在现存3000架第二、三代“河马”及新造的米-8/17用户中,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这些用户受经济因素制约,希望其新造的米-17不仅具有俄罗斯或西方的最新航空电子设备,而且机体得到加强,发动机和空气动力部件的性能也得到提高。作为俄罗斯第二大直升机设计单位,喀山直升机厂目前已推出了米-17的最新出口型——米-17V-7。2001年中,米-17V-7的首架原型机进行了首飞,它换装了VK-2500涡轴发动机(又称TV3-117VMA-SB3),起飞功率提至1800千瓦,紧急功率提至2027干瓦。翻修间隔时间提至1500小时,总使用寿命则提至6000小时。根据航电和任务设备的不同,出口单价可能在600万~800万美元之间。目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的米-8MTV-7,换装了米-28攻击直升机上的高效X形低噪音尾桨,米-38上的新式复合材料主旋翼桨叶,以及重新设计的VR-141主减速器。经测算,VRE141主减速器最大可负载3600千瓦,因此它可以传动VK-2500发动机的全部起飞功率。相比之下,老式的VR-14型主减速器最大只能负载2860千瓦起飞功率。在增加的功率、加强的驱动齿轮系及更高效的主旋翼桨叶的共同作用下,“河马”的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了14吨,最大有效负载也增加至5吨,最大速度增加了2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提高了1000米,最大航程则扩展了300千米。集成化的飞行管理系统显著减小了飞行员的负担,从而使两个乘员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任务。UUAP也一直在进行米-171新改型的设计工作。这种新改型也将装有VK-2500涡轴发动机,VR-141主减速器,新的旋翼桨叶,X形尾桨,液压驱动单片式货物装卸跳板,以及海豚形机鼻。在MAKS-2001航展上,一架采用新式货物装卸跳板和Transas公司玻璃座舱的米-171新改型,首次进行了公开展示。2006年10月,印度亚洲新闻服务机构日前报道,印度空军将从俄罗斯购买80架多用途米-17 1V直升机。印度空军参谋长Marshal S.P.Tyagi称,合同将在几个月内确定。俄罗斯将从2007年交付直升机,并在一年内完成交付。《莫斯科新闻》报道称,合同金额约为6.62亿美元,具体金额将取决于直升机上的辅助设备。2006年11月,一个配备了俄罗斯独有的米-17型直升机训练器的飞行员培训中心于11月28日在墨西哥投入使用。该米-17直升机飞行员培训中心设在墨西哥海岸的一海军基地,是专门用于培训飞行员的。墨西哥海军部长在训练中心启用仪式上的讲话中对该培训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中心为培训飞行员创造了所有必要的条件。墨西哥海军还于11月28日举行了阅兵式,一些俄制直升机参加了阅兵式。目前,在墨西哥使用的俄制米-17直升机达60架。根据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与墨西哥方面签署的合同,俄罗斯圣彼得堡航空修配厂将为这些俄制直升机提供维修和售后服务。2007年6月,据在巴格达出版的一家报纸援引军方的声明报道,首批俄产米-17直升机已装备伊拉克军队。报道并未指明伊拉克方面所得到的俄产直升机数量。只是报道称这是一批装备了先进武器和设备的多用途直升机。此外,伊拉克国防部长视察了运抵驻扎在巴格达伊拉克空军基地的米-17直升机。2007年8月,俄罗斯乌兰-乌德航空工厂(Ulan-Ude Aviation Plant)研制的米-171SH型战斗、搜索与救援(CSAR)直升机将在即将开幕的2007年度莫斯科航空展上展出。该机有两个绞盘,绞重能力分别为270千克和300千克;机内可容纳6幅担架。用于突击时能同时运送12名伞兵/机降兵。该机装有一套KNEI-171型导航与指示综合系统,可显示来自GPS接收机和前视红外系统的信息。该机提高自身防护能力的措施包括:配装一套UV-26-06箔条干扰弹发射器;重要部位有装甲板防护;采用自密封油箱;采用一套发动机热抑制器。该机在武装状态下,还可搭载和使用反装甲导弹、多管火箭弹等武器。乌兰-乌德厂希望该机在国际市场上可以与西方研制的CSAR直升机竞争,它认为米-171SH的一个优势是便宜。2007年11月,由哈萨克斯坦武装力量订购、在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厂生产的2架新型军用运输直升机“米-17”B-5于11月8日运抵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俄罗斯为哈萨克斯坦军队生产的这2架军用运输直升机安装了最新式导航、驾驶及其他系统。这种新型空降运输设备可以保障直升机完成广泛的任务,包括运输36名空降兵,外挂运输物资,灭火,及完成搜索救援工作。自2002年起,俄罗斯已向哈萨克斯坦军队提供了10余架该型直升机。哈萨克斯坦军队使用“米-17”B-5直升机执行保护阿斯塔纳重要设施和护航等任务。2007年12月,俄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厂计划在2008年1~2月份宣布米-8直升机改造升级招标,其目的是为米-8直升机安装玻璃驾驶舱。据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厂总经理安德烈·希比托夫宣布,这将是俄罗斯的国内招标,据初步消息,"俄罗斯航空电子设备"公司和梁赞仪表制造设计局等公司将参加竞标。招标获胜者将成为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厂制造配备玻璃驾驶舱的米-8/米-7直升机的合伙研制方。首架配备玻璃驾驶舱的米-8直升机将在招标后的6~12个月内面世。此外,印度以及马来西亚已迫切需要将这些国家现装备的米-8/米-17型直升机改装玻璃驾驶舱。其他一些国家也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兴趣。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厂每年为国外商家改进升级40~60架米-8型直升机,并从2007年开始改造俄罗斯的成件产品。但是企业尚没有改造升级俄罗斯军用直升机的计划。2009年5月“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总经理安德烈·希比托夫日前表示,考虑到改进升级计划,俄罗斯米-8、米-17型直升机的需求将稳定地保持到2020年。希比托夫指出,安装新型“玻璃”座舱的米-8/米-17型直升机将在今年底前完成第一阶段的国家飞行试验。而安装这种新型“玻璃”座舱的直升机将在莫斯科2009国际航空航天展上进行飞行表演。此外,米-38直升机和卡-226T直升机都将装配这种“玻璃”座舱。“俄罗斯直升机”股份公司会同“俄罗斯航空电子设备”试验设计局等公司正在积极开展米-8/米-17型直升机的改进升级工作。直升机的机载设备性能符合市场需求,这将有助于“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应对俄罗斯及国外客户对现有直升机的改造需求,及提供新改进型直升机的需求。改进型直升机的外观没有变化,但其内部结构将不断更新,特别是直升机将装备新型航空电子设备。米-8系列型号对比图基本技术数据Maxium speed: 162mph(at 3,280ft)Length: 60ftRotor span: 69ft 10inSurface of the rotating rotor: 356,0 sqmHeight: 18ft 4.5inTake-off weight: 11100kgLoading capacity: 4000kg (in cabin) 3000kg (outside load)Maximum speed: 250km/h (ground level) 220km/h (500m level)Carbin length: 17ft 3in最大速度: 260千米/小时(1000米高度)机长: 18.31米旋翼直径: 21.29米旋翼旋转面积:356平方米起飞重量:11100千克装载能力:4000千克 (机舱内) 3000千克 (外挂)最大速度:250千米/小时 (海平面) 220千米/小时 (500米高度)机高: 5.6米机舱长度: 5.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