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在90年代以前可使用的大中型运输机包括运-7、运-8和少量的 安-24 等。运-7源自安-24,载重约5500千克,运-8源自安-12,载重约20吨。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两种机型的载重量、航程都不堪应付快速空投和部队机动的需要。因此90年代起,我国引进了多达数十架的俄罗斯 伊尔-76 大型喷气运输机。目前陕飞正在考虑运-8的后继机型,包括研制全重提高至75吨的运-8改型,或伊尔-76,为之正向外争取合作伙伴。
参考文章: 选择:从航展分析IL76、AN70与中国军用运输机
伊尔-76交付解放军后,大部分按传统交由 中国联合航空公司 控制,但实际上主要执行军事任务,如机降运输和伞兵训练等。上图即伞兵部队准备登机进行伞降训练。
目前,伊尔-76是我军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运输机,而运-8等只能算中小型运输机。由于尚无法立即仿制伊尔-76,只可以依赖进口。但经费的短缺又使得采购量较小,还要减去日常维护、训练、故障的数量,我军可用的大型运输机可以说是严重不足。因此仿制或研制大型运输机,迫在眉睫。
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综合体宣布中国在研究大量购买伊尔-76MD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据非正式消息来源报道,中国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尔-76MD和6架伊尔-78。目前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其中大部分是伊尔-76MD型,俄各民航航空公司共使用约200架伊尔-76飞机。伊尔-76MD装备4台Д-30КП航空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48吨,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千米,空降时速度每小时260千米,最远航程7500千米(最大载重时4400千米),翼展50.5米,机长46.59米,高14.76米,乘员7人,配有导航雷达、气象雷达及机载计算机等先进电子设备。
图中的伊尔-76正在装载 神舟 飞船,进行空投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