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D勇者无畏——“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小史(20)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42 年美军在海战中的所有主要战果。

除了具有卓越的攻击力,SBD

采用的蜂窝结构机翼和强有力的机身结构也赋予她坚固的身躯。对于必须迎敌方炮火而下的俯冲轰炸机来说,这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性能指标。在这一点上,“无畏”要远远超出自己的日本同行。1942

年的历次海空大战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在中途岛海战中,从岛上起飞的海军陆战队所属 SBD-2

俯冲轰炸机曾在发动进攻时遭到日军高射炮火和战斗机的双重夹击,所有的飞机都是弹痕累累,但是那些侥幸未被击中要害的轰炸机(共 8

架,占参战飞机总数的一半)却都能够拖着伤残之躯返回基地,最夸张的是丹尼尔.小埃弗森中尉的座机,居然带着 259

个弹孔和再也放不下的起落架回到基地并成功迫降!这绝不是偶然的情况,在此前此后的战斗中,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带着筛子般机翼的 SBD

在航母飞行甲板或者机场跑道上降落。对于那些“挨几下就要断掉半边翅膀”的日军俯冲轰炸机而言,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出击归来的 SBD,由于燃油耗尽,不得已迫降在己方军舰旁

不要小看这优势,正是由于飞机的结构强度不高,许多技术优秀的日军轰炸机飞行员都在未及投弹之时就被远远的击落海中,未能发挥丝毫作用还搭上一条性命;而美军的飞行员们则总是能够强行穿越日舰的火网,投下炸弹后返回基地,这无形中又增加了美军舰载航空兵的实际战斗力,大批经过实战考验的飞行员也因此得以返回,把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新手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军优良的高炮火控技术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飞机本身坚固程度的差异恐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0頁/共2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