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牛。此外还采取了增大襟翼面积(增加
0.6㎡)、拆除着陆灯等非必要设备、拆除两门翼根航炮(仅保留机头右下方那一门)等措施,但这些措施对飞机性能的提高影响有限。
1966 年,歼-6I 改装成功。总计改装了 12 架(*)。
歼-6II
歼-6II 是歼-6I
进一步发展的昼间高空截击型。该型出现的原因仍然是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且由此可知歼-6I 的改装效果不彰。
歼-6II 的主要特点是:改进进气系统,自 59 式之后首次在歼-6
上加装可调激波锥,改善高速条件下的进气效率并减小阻力;进气口唇口半径减小,增加 8
个辅助进气门(由此推测进气道捕获面积有所减小);发动机仍采用加大推力的涡喷-6 甲;由于歼-6I 仅装备 1 门 30
毫米航炮,火力不足,因此在机头左下方增加 1 门
23毫米航炮;有文章称该机可以加装两枚空空导弹,但未见其它资料或照片证实;此外,歼-6II 也沿用了歼-6I
的方法,拆除不必要的照相枪、信号枪等设备,以求减轻重量。

歼-6II 进气口增加了激波锥,并增加 8 个辅助进气门
1969 年,沈阳飞机厂开始改进研制歼-6II。当年 3 月 25
日,歼-6II 首次试飞成功。该机仅生产 2 架(*),至 1980 年退役。就当年的实际情况来看,1968 年美国停炸北越,1969
年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的战斗已接近尾声,至 1969 年底美军即停止了使用无人侦察机侦察我西南边境的行动。因此歼-6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