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中的 F-15C。机翼后缘只有四块操纵面。从副翼偏转方向可以判断飞机正在向左滚转较小的机翼相对厚度是有效降低波阻的措施之一。当相对厚度由 6% 减小到 3%
时,波阻明显减小但缺点是增重和亚音速时促使前缘分离提前发生。为此 F-15
选择了沿展向变化相对厚度的设计。但是这样一来,机翼的刚度却有点问题。前面提到的机翼颤振问题,以及 F-15
滚转率不高的缺陷,都与此不无关系。F-15
的翼面积在当时而言,选择得相当大。这主要是为了降低翼载、提高大迎角机动性。因为正是翼载则决定了稳定盘旋中最大升力用于提供向心力的比例。当时选择翼载主要依据两个条件:速度
M0.9,高度 9,150 米,机动过载 5G(升力系数 0.7)时的发动机剩余推力(Ps)要求;速度 M2.2 高度 12,200
米,机动过载 1G(升力系数 0.04)时的 Ps 要求。
刚刚滑出、准备起飞的
F-15E。后缘襟翼已经放下。照片中,机翼厚度由翼根向翼尖逐渐减薄、机翼前缘扭转等特征清晰可见
机翼结构为多梁抗扭盒型破损安全结构,前梁为铝合金,后三梁为钛合金。内侧整体油箱的下蒙皮采用钛合金壁板,其余为铝合金机加工整体壁板。机翼前后缘、襟翼、副翼均为全铝蜂窝夹层结构。机翼的破损安全结构,配合承力蒙皮,只要有一根翼梁仍然完好,就可以支持飞机继续飞行,大大提高了飞机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