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绝对空优——麦克唐纳道格拉斯 F-15 鹰战斗机发展史(31)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尾翼麦.道的 F-15

早期方案也是单垂尾布局,但到后期设计时放弃了,改为大间距双垂尾布局。两个垂尾安装在后机身两侧的尾撑上,以消除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由于在任何迎角、侧滑角条件下,都有一个垂尾出于相对“干净”的来流之中,从而提高了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垂尾采用大展弦比、中等后掠角设计,前缘后掠角 37°,外倾 2°,高度较大,大迎角下可以明显改善飞机的航向稳定性,从而保证

F-15 可以有效的进行大迎角机动。但是这种大展弦比高垂尾在高速时受载扭转,效率将会大大降低。需要说明的是,F-15

早期垂尾采用小展弦比设计,在尾撑下面加装有腹鳍,以提高方向稳定性。后来经过风洞试验,增大了垂尾展弦比,面积加大

12%,取消腹鳍,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设计。这样的好处是在保证航向稳定性的同时,使亚音速巡航阻力减小了 5.5%。

大间距双垂尾保证了 F-15 高速和大迎角条件下的航向稳定性F-15 的平尾为大后掠全动式低平尾设计,前缘后掠角 50°,具有前缘锯齿和翼尖斜切设计。低平尾布局主要是为了减小机翼下洗流的影响——F-4

由于采用高平尾设计,导致飞机大迎角飞行品质不好,很容易失速进入螺旋。因此美国空军对其后继机的大迎角飞行品质相当重视。锯齿和斜切则是为了解决平尾颤振问题,同时锯齿上产生的涡流还有助于提高平尾效率。平尾安装位置相当靠后,借助于尾撑结构,使之可以安装到发动机喷管附近,其尾臂长度达到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1頁/共5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