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航空工业的曙光——VJ-101

研制历程|技术数据|发动机|图片|VJ-101
D和AVS
二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禁止发展航空器。这条禁令直到1955年才被撤销。禁令撤销后,新的德国国防部讨论了发展一种新的截击机的必要性。作为北约前沿的德国办事效率很高,于一年后的1956年,选中海因克尔和梅塞施密特公司开始研发工作。当时的观点是:现代超音速战斗机尽管性能不断提高,但是起降所需的跑道也变得长而脆弱。因此1957年秋天,国防部给新截击机加入了VTOL要求(垂直起降)。在这种情形下,海因克尔、梅塞施密特和波尔科(直升机公司,研制过BK-117直升机)三家公司宣布共同研发并制造5架VJ-101原型机。1959年2月,3家公司共同组成EWR小组展开工作。
由于北约内部规定空中截击的任务由前二战盟军执行,德国空军只能执行机场防空任务。这项任务的包线需要飞机载油量很大以作长滞空时间的低空飞行,这是VJ-101
D的主要设计目标。但是天有不测风云,60年代中期北约和德国空军失去了对垂直起降飞机的兴趣,所以D型夭折了。
VJ-101 C的研究仍然在进行。X1号原型机——装备6具(翼尖各2具,机身前部纵列2具)不带后燃器的罗尔斯·罗伊斯RB-145发动机,1963年4月首飞。VJ-101
C垂直起飞时,机身前部两台升力发动机全开,翼尖的可转向发动机短舱垂直向下喷气;升到一定高度,发动机短舱逐渐转向水平进行过渡飞行;最后关闭升力发动机,依靠机翼升力进行常规飞行,与现在的V-22概念相似。1964年7月的试飞中原型机速度达1.08马赫时,跨越了音障。这使VJ-10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