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史上第一架超音速的垂直起降飞机。但是在9月的一次常规着陆事故中,X1被彻底损坏,幸运的是飞行员大难不死,甚至没有受伤。后来查明故障是由电子设备引发的,与垂直起降部分无关。
1964年10月开始了X2原型机的地面试验,1965年6月进行了第一次悬停飞行。这两架原型机的主要差别是X2翼尖发动机改为带后燃器的RB-145
R。新发动机提高了飞机的飞行性能,研究人员还设法减轻了着陆重量。但又有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加力起飞时向下喷出灼热燃气加重了废气重复吸入。X2在一次粗暴着陆中导致起落架折断。为了解决起飞时使用后燃器产生的废气被发动机吸入导致停车及地面高温燃气对机体的侵蚀问题,研究人员发展出了新的起飞方法——RVTO(Rolling Vertical Take-Off旋转垂直起飞)法。步骤是:起飞时发动机短舱转至70度位置,打开后燃器滑跑一段后离地升空,3m高度时短舱慢慢改平进行过渡飞行,15m高度是进入水平飞行。着陆的步骤正好相反,着陆只需要50m的跑道。
此时德国与美国签订了共同发展武器的备忘录。结果之一是联邦德国和美国准备共同发展一种先进的垂直/短距起降的战术战斗机(AVS)作为F-104G的后继机。于是EWR小组与仙童航空分部合作,而X2原型机作为新飞机的概念验证和飞控系统的测试床。但是好运不长,空军对垂直起降飞机失去了兴趣,1971年6月飞行试验被迫终止,AVS计划也随之终结。
到此为止,德国的垂直起降飞机的计划发展出了VJ-101 C,VAK-191 B和Do-31三种机型分别用于拦截,攻击和运输任务。虽然没有一种飞机最终定型生产,但是从中获得的经验使德国航空工业重返先进行列。最终,德国参与设计了狂风战斗机及以后的台风战斗机的设计。
附录:VJ-101 C里程碑
X1 1962 12.19 地面测试 1963 4.10 首次悬停飞行 8.31 首次常规飞行 10.8 首次垂直起飞并转换到常规飞行,之后悬停并垂直着陆 1964 4.23~5.3 汉诺威航展做飞行表演 7.29 首次超音速飞行,达到1.08马赫 9.14 载常规起飞时坠毁,飞行员安全弹射。故障原因为电子设备。X2 1965 6.12 首次悬停飞行 7.12 首次使用后燃器加力常规飞行 10.10 首次使用后燃器加力垂直起飞 10.22 首次垂直起飞并转换到常规飞行,之后悬停并垂直着陆(使用后燃器加力) 1968 9.19 首次旋转垂直起飞并用相同方法着陆 1969 4.21 首次超音速飞行,达到1.14马赫 6.7 结束飞行测试 今天 陈列在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