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一条“丝绸之路”沟通了东方与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带来了亚欧内陆地区的千年辉煌。今天,一个复兴“丝绸之路”、 打造现代亚欧运输通道的倡议,激发起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得到沿线各国的热烈响应。
在西安举行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会聚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畅谈复兴“丝绸之路”的梦想,一致认为打造畅通的运输通道必将使亚洲和欧洲共同走向繁荣和昌盛。
起源于中国、横跨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绵延7000多公里,东西方文明的充分交流为中国、中亚和欧洲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历史变迁,这条满载辉煌记忆的商道逐渐沉寂甚至一度中断。
前苏联解体,特别是东邻大国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使得中亚各国一度单纯向北输送的物资流转向更具市场潜力的东部和南部,沉寂多年的“丝绸之路”重新变得繁忙。但是,如果说,古代“丝绸之路”上行走的是马匹和骆驼,今天的“丝绸之路”则必须满足现代运输工具的行走需求,而从土耳其经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到达中国的这条主干线中相当一部分无法满足现有的和预期的交通需求。
正是在此情况下,国际道路联盟于7年前提出了复兴“丝绸之路”的倡议。新“丝绸之路”比古代“丝绸之路”里程更长、辐射范围更广,它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连接着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发达的经济中心,途经中国国东西部和中亚、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里程上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这一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沿线各国及多个国际组织的回应。在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上,来自沿线12个国家的交通部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阐述“丝绸之路”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地处内陆、远离海港的中亚5国,通过这条路,向西可以最快捷地到达西欧海岸,向东可以通过中国获得东部出海口并与南亚、东南亚的广阔市场相接。资源只有走向市场才能成为财富,据世界银行亨利·克拉里(HennyKerali)透露:“中亚5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48%来自对外贸易。”连接东西两大洋的新“丝绸之路”正满足了这些国家走出内陆、融入国际大市场的需求。国际路联阿斯克·考夫(AnsgarKauf)说:“复兴‘丝绸之路'并非怀旧,而是现实的需要。”
而中国、欧洲也都可以因此获得新的出海口、新的市场和中亚地区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的繁荣对于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中国境内全长4395公里的新“丝绸之路”,在陕西、甘肃、新疆3省、自治区就达3459公里,占全路的三分之二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丝绸之路就是国道“西北路”。中国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用诗一般的语言称赞新“丝绸之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一头连着内陆,一头连着海洋。”
国际道路联盟的高级代表威姆·威斯特惠斯说,复兴“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建设一条路,而是要促进中亚等内陆国家的公路建设,形成一个连通东方与西方、亚洲与欧洲、内陆与海洋的公路网络。据中国甘肃省交通厅长杨咏中介绍,依靠以“丝绸之路”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甘肃这个内陆省份竟与云南、西藏、新疆的3个边境口岸直接相连。资料显示,与改善、提升“丝绸之路”公路等级同步,各国均致力于完善境内及跨境、过境公路网络,一个覆盖32个国家、总长超过14万公里的国际公路网,正在亚洲逐步形成,为亚、欧区域合作、共同繁荣以及地区和平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正如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贸通道,而已经成为东西方所有物质、文化交流的代名词,新“丝绸之路”也必将成为亚欧大陆社会经济全面交流和发展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