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花的“马牌撸子” 这种布局方式,几乎所有的现代手枪特别是现代战斗手枪都在采用,真正是影响了世界手枪100年!在结构创新方面,“马牌撸子”最典型的是采用了内置式击锤的发射机构。这种结构有两个优点:第一是击发能量稳定,机构动作可靠。它是通过击发阻铁解脱击锤来打击击针发火,比平移式击针击发机构要可靠得多。因为击锤通过击锤簧获得的击发能量,要比击针靠击针簧张力进行平移运动击发的能量大得多、确实得多,也稳定得多。第二是内置式击锤的结构布局,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小型自卫手枪外部总体造型布局的需要。因为当时外置式击锤结构布局,大多都运用在较大的战斗手枪和转轮手枪上。小型自卫手枪采用外置式击锤布局,当时习惯上认为不符合对“撸子”外观紧凑小巧、简洁明快、干净利索的审美要求。“马牌撸子” 同时具备击锤的可靠性和“撸子”的外观协调性两条,“鱼与熊掌兼得”,受到赞赏当在情理之中。此外,“马牌撸子”在使用安全可靠性方面,除设置手动保险、不到位保险外,还增加了握把保险和无弹匣保险。其中手动保险动作基本与“枪牌撸子”一样,拨向上为保险位置,限制套筒不能移动,同时不使阻铁与击锤分离。握把保险压杆安装在握把正后方,其外缘造型与握把的外缘造型一致,平时借握把保险簧的抗力略凸出于握把后缘,此时其保险突笋抵住击发阻铁,置扳机与击发阻铁不能动作,达成保险,使用者活性和控制安全性。握把保险结构后来被多型手枪和冲锋枪采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柯尔特M1911/1911A1 0.45英寸(11.43mm)手枪、以色列“乌齐”冲锋枪和意大利PM12S冲锋枪。无弹匣保险的作用,是在手枪上未装弹匣或卸下弹匣时,使击发机构处于保险状态。此时,若膛内有弹,也不会发生“走火”。无弹匣保险可确保在战斗射击间隙给枪上弹匣补充枪弹或在膛内有弹的情况下更换弹匣的安全性。无弹匣保险最典型的是被勃朗宁用在了他的收山之作勃朗宁M1935大威力手枪上。从“马牌撸子”保险机构的设计上看,勃朗宁的设计思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