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纪行
一。婺源风光
从景德镇行车往北86公里,就到了婺源县城所在地紫阳镇。婺源是江泽民同志的祖籍地。该县位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多山少水少平地。沿路可见高山连绵,森林茂密,满目皆绿,估计该县森林覆盖率不低于75%。该地以古建筑,山地风光,徽州文化,特色物产而著称。
1、延村——明清古建筑
婺源明清商业村落古建筑以延村为代表。
旧时徽商致富,喜在老家购房买地,叶落归根,光宗耀祖。因政治地位地下,房屋外观不允许对街开大门,不允许豪华装饰。商人们就在内部设计装修上下工夫,因此延村建筑内部装饰非常有特色。
如内部墙壁,门窗都雕刻有各种图案。窗户文饰多为蝙蝠,取福之谐音。木刻多为水浒,三国,西游,西厢故事,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笔画细腻生动。
延村建筑布局合理。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走在青石板的小街上,看着古老的房屋,班驳的墙壁,灰色的瓦片,不由感受到一种江南的村镇风情。
2、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李坑建筑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村镇傍水而建,一条小溪自村中流过。两边就是寻常百姓人家。水上是古老的拱桥,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
百姓人家在溪水养鱼、洗刷,水流缓缓而过,近处石桥倒影如月,一派悠闲从容景色。
步在小街,处处都是时间留下的沧桑。几处断垣残壁,几棵老树昏鸦,皆可入画。或者只是一段长长的小巷,两边高高的墙壁,顶上一线窄窄的天空,也让人感到一种美丽和情致。
步在李坑,处处有诗,步步有景。
泉溪井池,桥亭楼阁,墙垣壁瓦都有灵气,都在唱着六个字“江南、水乡、历史”。
在李坑我谋杀了一卷胶卷,在古亭在小桥在街巷在人家在小山在古井在田庄。
李坑,江南乡村的杰出代表。
3、青山。激流。古树--晓起风光
晓起是一个以江姓为主的村庄。
村头有大樟树数株。
村人以樟树为神,故保护良好,几株大树形态奇特,树荫如盖,覆盖半亩地之多,几人合抱树木也抱不过来。
樟树后有高耸的山,晓起的山虽高,却不突兀,也不雄奇,只是一个秀美,青山如屏如画树木葱茏,皆似水彩轻抹,浓淡相宜,可入得画中,相机随便一框就是一景。
最好的景致,是在一条小溪与星月河交汇处,石滩上溪水激荡,形成一个小瀑布,水花四溅,声音清脆响亮。近有古老拱桥一座,千年樟树数株,秀美青山几列,人在石滩上,竹排几个划过,真是一副绝佳山水人物画。
同伴欢呼雀跃,于是胶卷又被谋杀了几卷。
有一木楼农家房,窗外风光无限,坐听水声,还有水车唉乃之音,又有河水鲜鱼,山中奇珍,田间风味,令人胃口大开。同伴皆吃三碗饭,连节食追求身材的女子也任不住干掉两碗,并大呼“过瘾。”
很想跃入水中,来个“青山古树两岸走,赤膊上阵画中游。”只是客人太多,不好意思有不雅之觉。遂留一憾。
4、三桥卧波------清华古镇
清华镇旧为婺源县治所在。唐代既有此镇。
镇中有唐代古街,镇外河上有一座著名的廊桥——彩虹桥。
彩虹桥建于宋代,全长130多米,宽3米。桥墩成燕嘴型,前端尖后面平,桥墩间铺有木板,上建有廊亭。共有亭阁11座,整个桥修建没用一个铁钉。
远望廊桥非常壮观秀美。
电影《闪闪红星》外景就是在此地。
廊桥下游有石头堆砌的小石墩桥一座,河水穿过被分成很多股后,水势渐渐平缓。
上游有人字桩底独木桥一座。
一河百米之类有桥三座,互相掩映交错,确为一胜境。
又有青山,水车,草庐,画舫,竹排,绿草忖托,好一派风光秀色!
二。婺源文化
1.汪口儒家宗族 俞氏祠堂
俞氏祠堂建筑很有特色。其门牌巍峨壮观,内中牌匾楹联笔意苍劲,对仗工整,很有儒家风范,人文气息。
亲亲而亲人,孝长辈宗族而忠于国家社稷皇帝,这是儒的理念。在汪口,我感受到了这一点。
进门就看见唐昭宗圣旨,是写给其第一代祖尚书令散议大夫俞某的。前院墙壁书有历代该族的重要人物,皆为七品以上官员或知名学者,医者。
最著名的应该是明抗倭名将俞大猷。
该祠堂设计独特,正堂高过前堂,内堂又高过前堂。
祠堂内木刻为精品,描述的是古代汪口集市、村庄风貌。立体感强,人物动作栩栩如生。值得称道的是木刻的各种建筑,桥梁,人物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层次也分明,左起第二幅木刻的石桥,还可以看见桥拱深处的阴影,水里的倒影。有富商愿意出价100万购买木刻的任意一副,但被宗族的人拒绝了,因为他们有很好的保护文物意识。
文革打倒一切帝王将相时,所有木刻人物按道理都要铲除。但聪明的俞姓家族人,为了保护珍贵历史财产,用黄泥糊住木刻,刷上“毛主席万岁”字样,结果谁也不敢破坏木刻。
祠堂历经400年风雨,除正堂侧梁两个立狮子被文革时候削掉了头以外,保存良好。
内堂以青石块垒成,比外面高出3米之多,面积有500多平方米,正中为俞大猷画像。整个祠堂面估计有3000平方米左右。
俞氏祠堂正中书云:“仁本堂”,表达了家族以儒家仁的思想治理家族,国家,社会的期望,旁边又有宋明理学,程朱一脉字样。因婺源为朱熹故里,理学又为旧时显学,所以该族推崇理学不足为奇。
每年祠堂定期开展祭祀活动,人们可以感受了解儒家文化的礼仪节令。
2。紫阳镇
该镇为婺源县城所在地。街道宽阔,建筑整洁。
路灯照明很有特色。
民风淳朴,知书达理。
如该地骂人皆带古代文言文字。
描述某男游手好闲没有本事,最恶毒的词语是“孤幽”意为,他是一个孤独的到处游荡的幽灵。
又称上厕所为“去东司”,因过去皇帝达官,厕所建于东边,多称为东司。
风雅如此。
3。婺源特产
山茶、龙尾砚、雪梨、荷包红鱼为当地四大特产。
婺源山茶以大鄣山为最好,生长于高海拔山地,无污染,终年云雾缭绕,取天地山川精华。
特点为香高汁浓味厚汤碧。真品置于水中,叶上有似虫咬之细洞。
荷包红鱼,形状似鲤鱼。味极鲜美,传说为明一余姓官员返乡,皇帝赐御花园红鱼若干条带回。繁衍生息至今,固有此绝品。
龙尾砚,属歙州一脉。李后主称其为天下之冠。宋苏轼作文赞曰:“涩不滑笔,滑不拒墨,皮肤而腠理,金声而玉德。”
雪梨,是江泽民同志祖籍地江湾之特产。当地户户种梨,培育时,初挂果就以厚油纸包裹。雪梨以色白个大为佳品,食之味醇汁多,体大肉厚,皮薄核小,为江西名品。
另外当地还出产纸伞,灯笼,木材,竹笋,香菇,酒槽鱼等物。
4。徽州文化
婺源旧属徽州。1947年划归江西。后当地居民反对,回归安徽。1949年又归江西管辖。
当地少田多山,故男人多出外谋生。有“12、3岁往外一丢”说法。
婺源为著名的徽商的一支劲旅,鼎盛时期大江南北,处处都有婺源商人的踪迹。
当地人与江西生活习惯不同,且恼火外人称他们为江西老表,如果被称为老表,他们一定会大动肝火。
婺源人重视教育,自古人才辈出。朱熹,詹天佑都是婺源人。
婺源的徽剧,摊舞,茶艺,地戏,抬阁,灯彩为当地文化代表。
县城公园有专业表演队伍表演,门票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