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漫游
很早便听过“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的千古佳话,因此当准备走出伦敦时,第一站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著名的温莎城堡。曾入选英国七大奇观的温莎城堡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他不仅以其规模和历来作为英国王室的居地而著称,更因爱德华八世为爱情而放弃王位,携爱妻在此终老而蛮声天下。在一个乍雨还晴的上午,我们如愿地领略了温莎城堡的雄姿。由于在图册上早已与之相识,其伟岸的外形倒没有带给我们多少惊喜,但当我们进入城堡内部时,其无所不在的皇家气派却在我们的心头激起了阵阵涟漪。虽然玛丽女王的娃娃屋并没有原来想象得那么精彩,但女王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授勋仪式的圣乔治礼拜堂的气势让我们完全折服了。站在富丽堂皇的大厅中央,观看着女王授勋及在此接待约旦王子的录像,想象着当时的那份热闹和奢华,想不为之动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除了同头一天在白金汉宫看到的同样精美的众多家具、工艺品及肖像画以外,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还有那些制作异常精美的刀剑和枪械。剑柄或枪柄上都镶嵌着各种色彩瑰丽的宝石,工艺之精致令你马上会想到什么才称得上叫“巧夺天工”!城堡之外是绿色无边的田园风光。极目望去,令人心旷神怡。城堡的前面是一座教堂,规模不是很大,内部装修也很简洁,却很有味道,是王室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参观完温莎城堡之后,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巴斯,一座同样历史悠久,美丽迷人的英国小城市。巴斯这个名字起的可真是名副其实-----BATH,中文即洗澡。而这个城市的兴盛正是因为这里有英国最好的温泉,当年统治英国的罗马人便在这里兴建超大型的洗浴地而起。而除了皇家剧院、皇家马戏场和被誉为英国最美的田园风光之外,这个城市中已经申报世界遗产的罗马人当年建立的洗浴地遗址也正是这里最大的看点之一。参观巴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正是英国人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真和精细。意大利人建于一千七八百年以前的这些浴池,其规模之宏大,构思之巧妙,建筑之奢华,已经叫人赞叹不已了,而历经一千多年的人间战乱和自然侵蚀,英国人能将这些遗迹的片砖碎瓦都一点一点地收集和恢复起来,再假手于现代电脑技术,给与必要的图像复原和说明,方便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建立联想和进行思考。其具体做法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有如此众多的历史遗产,如果也能开发和保护到这种水平,会是一件多么有益于中国和世界的事情。
这一天的游览中另一次高潮是参观享誉世界的巨石阵(Stonehenge)。在很多旅游刊物和书籍中,你都可以发现巨石阵的雄姿:在阳光下、在晨霞中、在夜色里,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季节里,它都是那么神秘迷人,发人遐想。而至今仍然未能解开的人类之谜中,巨石阵仍然是其中最令人迷茫的一个。茫茫原野上,没有山丘,没有沟壑,却突兀出现了一堆排列有序,浑然壮观的巨石群,其如何能在史前那样的条件下搬运到这里?这种摆放方式意味着什么?是谁,为什么,如何完成了这一杰作并为后代留下了这一千古之谜?多少年来无数的人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杜试图解开其中的奥秘,却至今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人们还在苦苦地思索,在探究。。。。这也许正是它成为英国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的缘故吧。当我站在伟岸的巨石阵的面前时,当我围着它一圈又一圈地行走时,但我环视着千百年来与巨石阵朝夕相伴的天空和大地时,我同样赞叹,同样迷茫,同样为之震撼和感动!
在到英国的第四天,我们在上午游览了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之后,下午离开伦敦乘大巴赴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五个小时之后,我们在傍晚时分到达曼城。因为外甥女楠楠在这里的Salford University上学,一来去看看她的住地,二来也让儿子对留学生活有一个感性认识。 我们当晚便住在楠楠那里。这是一个有四间卧室的单元房,由从国内来的四个女孩子分享。厨房、浴室是共用的。她们分别在这里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另一个年龄大一些的则是专职打工。这里的一切都令我再次回忆起我十五年前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活。那种在异国他乡生活的艰辛和感慨一下子又回到了现实中来。看着这帮小留学生在为生活和事业而拼搏的身影,我也加倍地思念正在澳洲过着同样生活的女儿。曼城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没有多少可看的东西,因此在次日上午简单地浏览了一下市容和冒雨看了一下Salford University和曼彻斯特大学之后,便亲自动手给她们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山西拉面,连带也好好慰劳一下我和儿子已经被连日的西餐折磨了好几天的胃肠。午后我们便乘火车奔向我们的真正目的地-----苏格兰首都爱丁堡。
这几天行程下来还给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迪是,到国外来旅游一是要提前计划,提前预订酒店、车票,二是要有国际通用的像VISA卡、MASTER卡之类的带一张在身边。提前计划和在网上预订会有好多意想不到的优惠和惊喜,如房价往往会比你临时预定便宜好几成,车票同样如此,如这次从伦敦到曼城,买得早大巴还有一英镑的价格,在网上订票七、八英镑就够了,而你要现场去买就得十几英镑了,差别就是这么大。而你要在网上订房订票没有国际通用的信用卡是不行的。因此在这一次行程中楠楠就几次提到这次旅行太亏了,几乎全是现订房现订票,要不起码费用可以省下来三分之一。此外当地发的对学生、青年、老人的优惠证也很有用。比如楠楠有青年学生证,她从曼城到爱丁堡的往返票只要28英镑,比我从曼城到爱丁堡的单程票35英镑还要便宜一些。另一个经验是一定要利用因特网这个工具,来获取充分的信息。在来英前我还真查到由从伦敦到爱丁堡附近一个机场的飞机票只要几英镑,只是因为行程未定而不敢预定(一般会要求你提前半个月预订)。
23号我和儿子从爱丁堡返回伦敦之后,还于24号接着拜访了倾慕已久的牛津大学城和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特城(Stratford)。
牛津离伦敦其实很近,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城市也不很大,也许为了避免游人打破学子的安静吧,这里的学校区是禁止汽车进入的。我们与同车的游客(大多是美国人)一起远远地下了车,怀着一种莫名的仰慕心情开始了牛津之旅。我们先进入的是创立于1438年的万灵学院(All Soul College),看上去就极有历史感的大门、古色古香的建筑、绿草盈盈的庭院、略感沉重的学生餐厅,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显示着一种典雅、幽静和神秘,渲染着一种浓浓的学习气氛。学院的对面是创立于1602年,号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博德莱安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在被铁栏杆围起来的一片绿地中央,一座怎么看都更像教堂的建筑居然是图书馆!那石砌的外墙和拱门,那巴洛克式的园屋顶和精致的雕塑,世间的学问原来也可以在这般优雅的地方来做,怪不得天下学子都对牛津大学趋之若鹜呢!在一个多小时的牛津之旅中,这种仰慕之感一直挥之不去。也难怪啊,有九百多年历史的世界名校,其历代产生的名人,真可谓是群星闪烁,举不胜举。据有心人统计,仅基督教堂学院一家之中,在一百年内就出了五届英国首相!这次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到同样在伦敦附近的剑桥大学一游,去体会一下徐志摩先生再别康桥的那份意境,但也可以算不虚此行了。
斯特拉福特城位于埃文河畔,因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出生地而成为来英国旅游的人不能不去的旅游胜地。城市不大却风景迷人,置身其中,才似乎更能理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含义。莎翁的出生地位于市中心,是一栋并不很大的两层小楼。屋后有一个种满各种花草树木的小花园。难得的是英国人能在每年有150多万游客到访的条件下能把莎翁故居保护得这么好,而我们每一位来访者都可以循序进入莎翁故居内亲身探望莎翁出生的小屋,感受莎翁童年时代在此生活的情景。在这里的短暂行程中另一个必去的地方是安妮.哈瑟维的茅舍(Anne Hathaway’s Cottage)这是莎翁的妻子安妮.哈瑟维的出生地。除了保护良好的屋内让你能充分领略几百年前英国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外,那满院的各色鲜花,特别是那别有韵味的茅舍外型和厚厚的茅草屋顶,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因而已经成为代表英国田园风光的标志性建筑了。我们还去了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即莎翁死后安葬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莎翁的出生证明,瞻仰了莎翁的墓地。在此的行程是以在霍尔园(Hall’s Croft)喝英国茶而结束的。霍尔园是莎翁的大女儿苏珊珊婚后居住的一栋美丽的伊丽莎白时代的建筑。其室内各种陈设都布置的和四百多年以前一样,同儿子在那里喝着典型的英国茶,品尝着英式茶点,体味着当年英国人在这种环境中的那份生活情趣,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在从牛津到斯特拉福特城的途中,我们路经同样负有盛名的科茨沃尔德山区(Cotswolds Hills),这里丘陵起伏、绿草萋萋、牛羊点点,“人”字顶的石头房屋与远处密林覆盖的山川交相辉映,一派迷人的英格兰田园风光。更可人的是我们中午用餐休息的一个记不起名字的英格兰小镇,一道小河穿镇而过,河两岸垂柳依依,一座座各具姿色的英式建筑依河而立,人们散落其中,或悠闲地散步,或悠闲地喝着咖啡,一切都是那么优美、和谐,犹如置身桃花源中,令人顿生“乐不思蜀”之感。中午用餐的那个英格兰小餐馆,面积不大,却韵味十足,那顿英式午餐也是我这次英国之行中感觉最好的一次英国餐。
在结束这篇英格兰漫游时,我还想特别提一下英国的导游。原来几次出国旅游,大都是随团走,接触的导游也都是华人,虽然其中也不乏优秀者,但同我这次在英格兰旅行中接触过的这两位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特别是带我们到牛津和斯特拉斯特的那位导游先生,五十岁左右,花白头发,虽然腿有点不大灵便,但两眼分外有神,绅士风度十足,对沿途景点了如指掌,始终表现的是那么热情、优雅、幽默、细心,非常善于把握分寸和调节气氛。特别是在我们结束行程回到伦敦时,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同车的一位日本女孩下车后惧于车流,好半天不敢过马路,已经上车的他看到这一幕时,立刻招呼已经起步的旅游车停下来,他大步下车,跑到马路中央,面带微笑朝两边的车流夸张地做着手势示意停车,直到护送那个女孩过了马路,才又满意地笑着回到车上来。这一幕给我的印象很深,以致我一回想起来,他的音容笑貌总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