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
今天准备去罗藤堡,位于德国南部“浪漫之路”上的一个小镇,因它的古城至今还保留着中世纪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昨天在千计划万琢磨的时候,疏忽了一个重点,州票是要早晨9点以后才能开始用的。之前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可能是由于搭乘的都是9点以后的或将近9点的火车,检票员也没有追究。
今天可就比较惨了,我的计划是搭8点的火车,所以又搞的我很尴尬。不过检票员很有礼貌的建议,或者在车上再买一张票,40-50欧,或者在第一个站下车,等9点以后的那班,并帮我查到下一班的时间和经停的站台。
前者自然不在我的考虑之内,我是葛朗台二世,那么贵的票打死我也不买。
可是这里下车的话,就意味衔接不上之后的几班车,那我就会误了今天的行程呢。因为有时错过一班,下一班间隔时间很长,可能到了那里,就要往回赶,那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如不去,那么换计划?
但总是要先下车的。
谢过检票员之后,下了车,这一站是我来过的达豪。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站了,对了,为什么不去机器上查一下达豪去罗藤堡的火车时刻表呢。
冲到机器前,一通搜索之后,把我乐坏了。坐一班9点发出的车,再转2次,可以到罗藤堡,比预计时间晚1个小时,还来得及四处逛逛,然后在那里可以搭6点发出的车回来。
还有半个小时才来车,又走到上次看的达豪地区地图前。上次“寻隐者不遇后”,后,已打定主意,有时间会再去的。看了看地图,觉得集中营的位置比较偏,如果想去附近的其他地方,如皇宫什么的,不怎么够时间,况且看过经典的了,这些可能就不太有吸引力,走马观花等于是浪费。
终于又坐上了火车。又开始享受火车旅行的滋味了。屈指算一下,一天来回一个地方的话,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花在路上的,如果不能享受这大部分的时光,那么整个过程就不那么圆满了——风景在路上。
特别喜欢在中间转车的小站,等上几分钟,步行出去,走上一小会儿,逛逛小店,闻闻面包香,买张明信片,随意而且闲适,接着又可以踱着方步回到车站,去向下一个目标。
也喜欢坐在车上,看见久别的恋人们在站台上相拥的情景,那种甜蜜的久久也不愿分开的拥抱,和荡漾在脸上浓的化不开的笑容,让人真是过目难忘。想起以前看过的电影片段剪辑,将无数的热吻镜头拼接在一起,其实不用接吻那么的炙烈,一种真心的拥抱,轻触彼此的面颊,更让人有种天长地久的感觉。
火车又启动了,想起台湾诗人的作品,“我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然后是姜昆的声音“湿弟,给我倒水”,对不起,我的跳跃性思维,看家可明白我的意思?
车上听到一对德国老年夫妇在同一个中年人交谈,虽然听不懂说什么,可是老是听到一个词“bayern ticket”,并互相交换比较大家的车票,估计到老人们可能信息灵通,做事又循规蹈矩,不怎么清楚有些什么便利条件,同样一程车,花多了钱。好比我之前问的票价,光三分之一的路程就要三倍州票的价格,简直是在抢钱。
罗藤堡到了,不过天却下着小雨。这里的旅游问讯处很好,可以拿免费的小镇地图和旅游景点介绍单章。
小镇位于德泊河岸边,布局有点象丽江,沿岸由一圈古石城墙围起来,中间是古城,就是旅游区,其中的一些古建筑仍在使用中,比如用做市政厅,旅游问讯处和银行。古城不大,全部是步行范围。古城外就是新区,那里有民居,车站,旅馆等。汽车可以进入古城,不过必须走特别的城门,并且停在指定的地方。
我最感兴趣的是古城的犯罪博物馆,所以我拿了地图,查到了方位,决定先去那里瞧瞧。
从车站去古城的路上,觉得这个小镇外围的建筑特色不大。大概是最近小镇风格看多了,现在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新鲜感。
走过前面的一座石头桥,穿过一道拱门,进了古城,感觉就一下就来了。古城的街道不宽,全是小青石砖的路面,两边是各种小店,卖甜食,洋娃娃,木偶,明信片,小玩意儿等等。小店的招牌大多当街悬在高处,设计的很别致用心,几乎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为临近圣诞,店内的布置的比较应景,圣诞气氛相当浓厚。
按着地图,顺着小石砖路,渐渐就走到小镇的中心——古城里面的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喷泉,周围是古城的一些重要建筑,教堂,市政厅等,还有一些商店和餐厅。先略过这些,直奔博物馆。
博物馆中午休息,冬季要到下午2点才开门。也好,利用这段时间吃饭。于是又返回广场。
广场上的喷泉雕塑造型有点夸张,估计是一种象征物,可能有什么宗教意义,颜色斑斑玻玻,很有些陈旧感。尽管喷泉没有水,哎,又是冬季,可是在这汐沥沥的小雨天,却显的很有味道。广场上一家出名的珠宝店外站着一大批游客,象是犹太人或者东欧之类的,哎,天下乌鸦一般黑,国外的旅游团也兴这个。再走进另一家手工艺品店,也听到购物的游客在彼此询问,这里是否导游推荐的贼贵的那家。哈哈。
罗藤堡有一种甜食比较出名,翻译成中文叫雪球。个头比想象的要大,外观像个中国古代的绣球,外面裹着巧克力酱,看着十分诱人。我以为是冰激凌,一尝,原来像上海以前有买的“开口笑”之类的甜食,味道很一般,有点失望。价格从2-6欧不等。几乎家家小吃店都有这个东东卖,感觉去了周庄,家家都是万山蹄。
镇虽小,却不乏名品店。走进一家水晶店,看到一条心仪许久的项链,价格较市价略便宜,躇足再三,还是没买,这些奢侈品实在是远远在我的预算之外啊。
进了博物馆,照例又可以买学生票,嘻嘻。一共上下4层楼,图片实物陈列的很详尽。如果说你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是犯罪博物馆的话,叫它做刑具博物馆,你就明白了。
博物馆介绍中世纪对人的处罚用刑方法。记得以前看“勇敢的心”,梅尔吉普森最后被处死的时候,屠夫问他,你只要说些尊敬国王的话,就给你一个痛快,要不就一刀一块的活活折磨你,可英雄最终一声“freedom”让我看的热泪盈眶。其实这在中世纪的时候还是很常用的一种极刑手段,还有就是现在恐怖分子惯用的斩首,以及类似中国古代的五马分尸。
在拐角处发现有种刑具叫“head screw”,人被固定着坐在椅子上,用铁钉铆进颈后或脑部,非常恐怖。看那张凳子平平常常,不起眼,可是我却联想到,去柬普寨看到的历史照片,赤柬统治时期对平民,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杀戮,就曾用过这种酷刑,过目难忘。
人类多么的奇怪啊,大家本都是同类,自然的产物,共同经历生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总算换了一个展厅,不那么血腥了,而且还挺有意思,是对市井百姓的惩罚。
如长舌妇的面具,象电影“铁面人”里的面罩,不过用铁片做条长长的舌头,有的还夸张的做了两只尖尖的冲天的耳朵,或者挂个铃铛,哨管什么的,她一转头或者一呼吸,就会有很大的响动,面罩有锁,属于强制性示众,上街外出自然是大众目光的焦点。
有些面具感觉简直就是唱戏用的牛头马面,估计是想达到丑化羞辱被罚者的目的。
还有的更有趣,看见图片上二个男人的四只脚,被除了鞋,固定在同一块木板上,小孩们就用芦荟什么的枝条去搔他们的脚底,一边的大白鹅也不甘示弱的用舌头去舔他们的脚心,可怜的被罚者的表情相当痛苦,哈哈。
还有一个展厅,则摆放着一些书籍,文案记录什么的。在那里,我赫然发现有一本书的名称居然叫“The Theory of Torture”,让我哑然失笑,天哪,这个世道,当真是行行出状元。
出了博物馆,又在小城其它地方逛了逛。罗藤堡城虽小,博物馆却挺多,也都挺有意思的,如木偶玩具博物馆,圣诞博物馆,可是时间的关系,我都来不及去。走到古城的城墙边,望着远处的德泊河,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连环画,名字好象是“德泊河的夏伯阳”, 夏伯阳是一个人,好象是什么英雄,不过那时小,就没看明白,觉得外国的东西就是有点复杂,不怎么好理解,可也没想过十几年后,我可以站在德泊河边。
早就听说罗藤堡又是日本人非常喜爱的一个小镇,一逛,不得了,何止N多,旅游问讯处的介绍单章上有日文,小店里的标价牌上有日文,就连刑具博物馆里都有日文注解,简直就是铺天盖地的多。对那些用日语同我打招呼的人,我都义正词严的告诉他们“absolutely not”。
出了古城,准备回去了,忍不住又买了明信片,找到黄盒子,投进去,向远方的家人报个平安。
火车站边上的一家小店卖doner,一种土耳其风味的批萨,是我吃过以来最便宜和最好吃的一次。
暮色中我又心满意足地踏上回程的路。
附图,罗藤堡街头的喷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