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密的山林,清澈的泉水,自然的风光,是城里人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太湖源头”———名字就很直白。淼淼太湖竟然是从这儿一泉一溪地汇集而成。到源头去看个究竟,便知水从滋生地奔向大湖的奥秘
拙名巧景太湖源
公路蜿蜒伸入山中,起初还能见到近山的零星村舍,拐过几道弯,就只剩漫山绿叶随风轻摇。打开车窗,一股清凉涌入,不多时,从都市带来的燥热荡然无存,窗外已是纯然一色的山中风景,令人心旷神怡。
“太湖源头”———名字就引人入胜。山水顽皮,躲着藏着,不肯抛头露面与江南的名胜争艳,在此一隅独美,倒成就了名山大湖之外的写意一笔。
山谷有了人迹,自然也不再无名。原来这里叫龙须沟,后来经考证得知,山间流淌的溪流原来是太湖源头活水,便以太湖源扬名。山重水复,遮挡不住好奇者的脚步,来的人多了,山水也自然褪去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羞涩。
无水处山色空灵
入得园门,不须招呼,风景就已和盘托出,目光撞在浑圆饱满的绿上,格外舒服。
虽说是太湖源头,不过不要带着对于太湖浩淼烟波的遐想走入此地。潺潺溪涧顺山势而下,毫无人为布局的机巧,兀自宛转欢腾,俨然是另外一种诉说。为方便游人而修建的走道,始终与水流交织缠绕,时而依傍,时而穿越,水的仪态万千,俯拾即是。山间的石头早就在流水日复一日的冲刷洗涤中砺去锋尖,光滑圆润的形体与水的流转无形已成默契,没有惊涛拍岸的疼痛,却有相得益彰的融通。
这种经年唱和累积而成的和谐,任何语言都难以描摹,我们所能给予的赞美与惊叹,也不过漫入水声,转瞬即逝。
与水的轻盈善变不同,山在这里似是凝固的风景,总是一味的绿色,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样的山,惹人浮想联翩。谷中并非都是柔美的线条,有几处陡直的石壁,虽然不像名山大岳中那般险峻,但在峰峦秀丽的江浙也不多见。入口走不多远见到的龙须壁,直挂欲倾,气势不凡。壁上藤蔓丛生,原来就是牵扯许多传说的龙须草,张目望去,野趣犹存。再往里走,又可以见到千仞崖,愈发陡峭,据说吸引了不少攀岩爱好者。
初夏时节,尚未进入雨季,谷中水量并不十分充足。我们常常离开修设的园道,径直走入溪中,裸露的溪石正好可以垫步。这一来,悠游自在的野趣更足,人也更贴近风景。
一路上还有几处半空架设的吊桥,水大时,可以从上面穿桥越过。我们上去走了走,晃晃悠悠,相信桥下水流湍急时,也可以增添不少有惊无险的刺激。除此之外,谷中人造的景观也就是一二供游人小憩的凉亭,草舍石柱,和自然的风景相称,不显得突兀。毕竟这里的风景,趣味就在“本色”二字。
游历丰富的过往游客,不放过比较的机会。太湖源的地貌跟九寨沟有几分神似,于是被加上了“小九寨沟”的注脚,更加引人注目。初夏是缺水的季节,自然也收敛了不少风韵,但可以用想象来填补。“醉花瀑”想必是水盛极时,从高处落下,拍打大片石滩,溅起乱琼碎玉,似落花醉人眼神,因而得了如此诗意的名字;而“百丈漈”据说在冬天,落下的水流会冻成冰凌垂挂下来,晶莹剔透,煞是好看。江南并非酷寒之地,流水成冰也实在是叫人称奇,足见谷中气候寒凉。
终于见到“源”了,这书写在一块巨石上的红色大字算是给这个景区作个标注,也让那些溯源而来的人可以得偿所愿。不过,这里并非游程的终点,自此往上,也还大有渊源,只是不像下面那么开阔,而且道路由平地变为拾级,不容你再闲庭信步。这路是原原本本的山路,通往山顶的村庄,是蛰居山中的村民行走的要道。山里人靠山吃山,以种茶叶、竹笋,采集草药为生。如今开发了景区,山民纷纷在道旁摆起小摊,卖的还是鲜笋、水果、山茶、草药等土产,不过谋生已经变成了致富。景区开发者不无骄傲地说,开发旅游是造福农民,倒也不是虚言。
旅游须知
交通:火车至杭州,汽车西站乘598路公共汽车(票价10元人)到临安,转乘16路至太湖源景区(票价6元人)。自驾车,从沪杭高速到杭州,上杭昱一级公路到临安,往安吉方向经横溪、杨岭、临目至太湖源景区
宾馆:太湖源山水宾馆(0571-63805277 63790549)。双休日需提前预定
景区:太湖源门票50元1人。徒步游览景区需二小时,年老体弱者可在门楼处租轿子
特产:景区的停车场旁有山货市场,价廉物美。茶叶、笋干、山核桃,是临安三宝;鸡血石是临安昌化产的名贵玉石,可珍藏或送人
提示:每年3月至6月是野猴节。6月26日至8月26日举行“太湖源(小九寨沟)嬉水纳凉大会”,有泼水、走水面浮桥、穿越水雾地带、山村之夜纳凉晚会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