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的开播除了宣传上的政治意义和保存闽南文化的社会意义,更容易引发在电视竞争中关于城市台产业价值如何实现的思考。
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报告称,去年城市台整体收视份额下降接近2个点,足以说明城市台的生存空间正在因为非本土强势电视媒体的进入和空前挤压变得狭小。从三年前开始,这已经是诸多城市台敏感地觉察到关乎自己生存的问题。现在,省台与城市台之间的电视竞争在一些地方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刺刀见红”。
由于在内容资源整合上的劣势,后者通常在竞争中处于下风,为了达到胜出或者平局的目的,地方甚至不惜采用非常规的“手段”逼迫处于上风的外地电视媒体“退场”——提高落地门槛甚至无条件“掐线”就是这种铁腕政策之一。
很多时候,由于能否进入当地广电网络的“游戏规则”被城市台代表的地方所操控,因而使得这场强势电视与本土电视之间的竞争失去了积极意义。且不论竞争的结果是多方之间的共赢或者“零和”博弈,仅对城市台单边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而言,应该有更好的一种方法来决定城市台在当地的生存价值空间。
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城市台毫不犹豫地以本土化为特色打出亲民牌。
在南京,在江苏总台城市频道以《南京零距离》这样的民生新闻夺得制高点之后,南京台快速反应与省台打起了民生新闻大战,包括《东升工作室》这样的民生新闻栏目应运而生。
在杭州,频道之战如火如荼,与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的青春时尚路线不同,杭州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以杭州方言为特色赢得观众青睐,以致于其他城市台对采用方言俚语播出民生新闻的方式群起仿效。
在广东,南方卫视作为全粤语频道完全覆盖珠三角,其收视份额与广告份额逐年猛增。
这些案例,足以佐证本土化和地域化两大特色已经成为城市台争取应有生存空间的不二法宝。
站在媒体竞争的角度,尽管泉州并不具备省会城市特有的需要与省台抗争的恶劣竞竞争环境,但由于这个城市对各级、各地电视广告大容量的贡献值,泉州从来就不是电视战场上的“弹丸”之地。
相反,各路电视“兵家”不仅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寸土必争、寸金必夺,而且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拿下在泉州的落地。已经有省级台“扬言”:以城市台的价格和全国的覆盖来抢夺当地广告市场。如果泉州电视要与之进行价格战,不仅是让竞争处于低级阶段,而且毫无内容储备优势,最后反有可能落得两败俱伤。
长期与电视强者为伴让泉州电视得以自强,一方面,泉州广电追求以报道当地民生新闻为立台之本,从而促成本地广告主对本地广电广告的回归,逐步实现与域外强势电视媒体分庭抗衡;另一方面,“闽南语频道”和“刺桐之声”频率的方言特色形成双剑合璧的合力,从文化魅力和本土渊源上拉近了广电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尽管由于从国家广电总局批复“闽南语频道”开播到该频道正式开播只有短暂的半年时间,而且无论是从节目策划还是从电视剧容量上,我们仍能感到“闽南语频道”在内容储备上尚显不足,但可以想象,针对福建省厦门、泉州、漳州特定的闽南文化和泉州巨大的广告资源储藏,以本土制胜为战略秘笈的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完全有能力担当起泉州电视本土崛起的“排头兵”角色,而这恰恰已经在“刺桐之声”身上得到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