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 怒 江
历史 →长久以来,怒江都是一片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的边地。从历史记载来看,怒江一直在中央集权的管辖之内,但始终只是人口稀少的边远山区。就是在这片环抱于祟山峻岭之间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战,"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就是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当时间翻到1949年的那一页,这里还并存着原始公社、封建领主和地主经济三个不同阶段的社会形态,被称为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情况到今天已大有改变,中国最后一条乡级公路终于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里通到了独龙江边,那个有着纹面传统的民族也开始了与外界频繁的交往。
地理→怒江就像两山之间一条长长的带子,路在江边,山在路旁,人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点。
车离开了大理的漕涧继续向西,前面是一段长长的挽坡路,长得你甚至感到没有尽头,然后气温也开始逐渐上升。
六库是进入怒江大峡谷的门户,是这条千米峡的起点,也是怒江州政府的所在地。
怒江处于横断山脉纵谷地带,由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挟持着,呈南北狭长状,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怒江山挟持着,
1540千米,在怒江州内长300余千米,由北至南横贯整个怒江州。而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又在这里形成三江并流的景观,高山与激 流在这里形成了壮观的地形地貌。峡谷两面的山高耸直立,险峻奇绝,车在江边走,人显得渺小而又单薄。
气候 →这里夏季炎热多雨,旅行应安排在10月至次年4月。怒江的海拔只有800米,简直就是高原上的一片低地,常年气温在21℃左右。冬暖夏热的气温对于旅行者来说,没有太多的障碍,但因为雨季的道路危险较大,所以秋冬季到这里旅行是最合适的。
人文 →多民族的聚居形成了这里丰富的人文特色,也是这一地区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地方。
无伴奏的合唱 →与其他的民族一样,唱歌在傈僳族人生活中是一种最日常的表达方式,他们的生活是与歌声相伴的。但傈僳族的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却震惊了世人,因为这些没有任何专业训练,没有任何声乐知识,而且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他们的四声部合唱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独龙族纹面 →怒江独有的独龙族有一种古老的传统,在妇女的脸上刺以花纹,在史书上有过"绣面部落"的记载。
独龙族的纹面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脸上刺满花纹,被称为满文 ,只在面颊两边刺花纹的称为半文。对于纹面的习俗至今还是一个不解的谜,但大致分为五种说法:一是当地人的一种审美需要,二是为了防范外族对独龙妇女的抢占,三是作为家族的标志,四是一种成人标志,五是为了驱邪避魔。
现在怒江仅存的纹面女已经很少,因为这一古老的习俗已经不被传承了。
上刀山、下火海 →在我们的意识里,"上刀山、下火海"只是一种表示决心的夸张说 法,任何人都知道,人的身体是不可能对抗锋利的刀刃和火的。在"刀杆节"那一天,傈僳族人光着脚在化为炭火的堆里跳来跳去,而且还在火堆里翻身打滚、好像火对他们没有任何作用,其中还有"洗火脸"、"传火链"等活动。结束后,才正式开始"上刀山"的活动。36把刀刃向上的长刀以0.3米左右的距离分别栓在两根长12米的木杆上,勇敢的傈僳小伙子,在喝了酒祭了诸神之后,便光着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到了刀杆上。但他们的皮肤毫不受损。 "上刀上,下火海"的场面并不是惊心动魂的,而是欢乐热闹的。为什么傈僳人会独有这种技艺,至今是一个谜。 怒江的桥 →桥在怒江不仅仅提供交通的便利,而且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
对一个白助旅行者来说,怒江的桥梁具有充分的人文意义,不可错过。溜索→溜索是连接怒江两岸的桥梁之一,是怒江两岸众多桥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过江的人从溜索上滑过,身下是激流奔涌的怒江,而他们的生命就系在一根溜索和一个带着他们往前的滑轮。他们甚至携带着到市场去出售的牲畜或者到平路上使用的自行车。溜索是用十多竹皮蔑片拧成的,粗细约如一个鸡蛋大小。拧好的蔑索被拴在江的两岸的大树、木桩或岩石上。蔑溜索的寿命一般在半年左右,到时就要更换新的,而使用频繁的,一个月就得更换一次,否则从溜索上通过时就会有坠江身亡的可能。
(怒江傈僳族人民过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