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9-23(第八天) 乌鲁木齐 —— 吐鲁番 晴
一觉醒来,太阳已经照到了头顶,对于今天的行程躺在床上冥思苦想,去哪?时间只有2天。估计所有人都会推荐吐鲁番,但是三年前我们已经去过了,葡萄沟、高昌故里、坎尔井都已经踏过,实在想象不出再去吐鲁番能看点什么?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前些天看新疆台介绍的交河故城,历史久远,而LP也想去吃新鲜的葡萄,饱个口福。我们一致决定出发去吐鲁番。我们花了10元钱打的到了南区汽车站,那里每隔10分钟就有一辆发往吐鲁番的班车,极为方便,因此我开始困惑门口的黄牛拉人去吐鲁番拿什么赚钱?吐鲁番离乌鲁木齐极近,一个多小时后就顺利到达目的地,车上都是当地人,一下车就被包车司机围攻,司机拿着旅游画册紧紧的跟着我们,不停的向我们介绍景点,当我们提出二个景点的需求(交河故城、吐鲁番博物馆)竟然开出了60元的包车费,直觉告诉我吐鲁番不大,我有时间,可以尝试着自己找。拒绝了司机,我开始尝试坐公车的方法,吐鲁番的汽车站极为热闹,一看就是在市中心,满街都是做生意的小贩,询问路人大多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在买葡萄的时候顺便问路,得到了确切的线路,我们在汽车站花了5毛钱坐上5路公交车,车上很空,舒舒服服的坐在上面欣赏窗外的景色,这充满异域色彩的地方。公交车几乎每隔200米不到就有个站,这使我开始觉得当地公交车的奇怪,还没等我把椅子坐热,终点站已经到达。我们向售票员询问路线,得到了详细的回答,终点站的对面有满大街的摩的,他们不能进城,只能在郊区载客,我们上了一辆胖胖的维吾尔族大爷的摩的,2元/人载到交河故城,这车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了,就象上海的残疾车,小车一路爬坡,开了10多公里来到了交河故城,这时正是下午2点,太阳最火的时候。景区里看不到多少游客,交河故城极为大气,整个城建设在一个山头上,四面都是悬崖,下面河流经过,大有紫禁城外护城河的味道,不过现在河水都已干涸,城里的建筑已大多倒塌,没有标牌的提醒是怎么也想象不出,我们看到一些考古者正在修补城墙。走到里面,只有大佛寺依旧残垣断壁的屹立在那里,让人想象出它昔日的雄伟。不过我仍旧赞叹2000多年来它仍能显示出昔日的光辉,这可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没有了解它的历史,如果对着这些残垣断壁显然毫无生趣,诺大的城里除了标识牌再也没有可以说明历史的东西了,因此游玩新疆的另一大特色更要了解它的历史,它所蕴涵的文化积累。临走时,来了一批日本团,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来新疆这么久了,很少看到外国人及真正意义上背包客,不知道原因,可能或多或少由于新疆的特殊文化使外国人根本无法理解,也有可能新疆有太多限制外国人的地方。
正午的太阳晒得我们头晕目眩,LP啃着马奶子权当消暑的饮料。我们绕着城慢慢的环游,回到门口不知不觉已过了二个小时,可能没有回程客,司机大爷仍在门口等候,车上已经搭了一位当地客人,我们一起坐在后面,回来的途中,生意一下子开始好起来,又陆续上来两为当地客人,很挤的坐在一起,由此我发现新疆一个奇怪的问题,他们的摩的包括布尔津的TAXI是按人头计算,而不是按车计算,我不知道是因为新疆人的淳朴还是因为新疆人不善于计算。摩的很快到达了郊区和市区的边界,在来时坐5路的公车上我们看到路边有2座清真寺,所以我们就准备去那里看看。走了二站,来到了东大寺——一个即西大寺以后新建的寺,是当地人集资花了半年的时间建造起来的,对于我们的进入,没有任何人阻拦,寺庙大殿的门是紧锁的,大殿门口的平台铺设了很多独具新疆特色的地毯,零零星星坐了几位回族老大爷,有聊天的,有自顾自认真念经的,对于我们的造访没有表现出想象中的惊奇或不友好,念经的大爷更是头也不抬的认真念经,就连我们在一边偷拍他也不曾抬起眼皮。整个东大寺呈现古朴的风格,当我出门的时候陆续有好多人开始进寺,不知道为了什么,
西大寺——一个略显豪华的寺庙,门口的门牌及屋顶设计就显大气,西大寺就在东大寺斜对面,隔着马路就能一眼看到,更奇怪的是,西大寺门口也可是陆续进人,有拎着菜篮子的,有骑车进入的,有一路快走的,还有行动不便的。。。。。。。觉得奇怪,我们决定到西大寺探个究竟,依旧没有任何人阻止我,一进大门,我就立刻吃惊了,大殿门口的地毯上整齐的站着三排人,都是年长的老头,正前方有位主持,口中念念有词,一看时间,下午6:15,不用问,这肯定是当地人朝拜的时间,这时终于明白有那么多人进入的缘故了。我静静的站在一边观看,偷偷地端起相机,每个人都极为认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朝拜中也有人迟到,但是迟到的人用很小的声音进人群里,第一个动作必是双手摸几下耳垂,可能是以得到主的原谅。大家很整齐的一次又一次的跪拜,整个时间要持续10分钟,结束后大家各管个,原来准备干么就继续干么,迟到的人会继续跪拜下去。主持也将华丽的衣服退去,穿起回族的长袍,仔细一看是一位年轻人。我们上前攀谈,没想到主持意外热情,向我们介绍朝拜的规矩。一天要朝拜五次,分别是太阳未出来、太阳刚出来、太阳正中、太阳快下山、太阳下山后。6:15分正好是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主持还告诉朝拜一定要干净面对主,因此回族男性多以白长袍白帽和近乎光头的形象来面对。这位主持很年轻,也就35岁的样子,当我们称赞他年轻的同时才知道由于老主持年事已高,就有他来主持。我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怎么看不到年轻人来礼拜,他说这也是他的担心。东大寺和西大寺给了我全面的吐鲁番当地人生活的场景,让我感觉这样的游玩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生活,没有门票,没有人阻止,和当地人的交谈中我获得了更多,感觉很是好。
出了西大寺,我们又坐车来到了吐鲁番博物馆,7:30分准时闭馆,我们只有一小时不到的时间,但是千里迢迢的远道而来,总要欣赏一番,而且吐鲁番一直是丝绸之路的文化重镇,素以文物出名,于是我们以走马观花的方式粗线条的了解它的历史,其中的古尸引起了我的好奇。但一向胆大的LP看到这就远远的躲开。嘿,她也有怕的东西啊。
出馆后在大街上闲逛,由于天没有真正的黑下来,除了饭店没有想象中的夜排档,LP不免有些失望,很想感受一下当地人的夜市生活,这也是我们在新疆的最后一晚,因此决定回到宾馆等天黑再出门。果然不出所料,市中心广场的对面亮起了灯,一看就是夜市,跑到那,大片的排档让LP兴奋不已,有烤羊排、手抓饭、清真水饺、面条、烤肉。。。。。。。。让她看的什么都想尝,LP从烤羊排到饺子、刀削面一一吃来,还外加手抓饭和一瓶啤酒,吃得老板大爷直问:小姑娘,你吃的下吗。估计这副吃相连当地人也吃惊,但是这可是我们到新疆来后为数不多的一次美食大餐。我在夜市边吃边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吐鲁番的年轻人很时髦,估计有钱的人也很多,夜晚,市中心灯光辉煌,全然热闹非凡的样子,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的大佛寺)

(做礼拜的信徒)
(老婆的丰盛晚餐)

(LP的丰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