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秋北疆行(三)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2006-9-18(第三天) 贾登屿 —— 喀那斯 —— 哈巴村 多云

不知道是因为没有倒好时差缘故,还是由于睡不惯进毡房,我和LP比第一天醒的更早,凛冽的寒风在外呼呼的吹着,冻的我们就再也睡不着了,翻来覆去的等待天亮。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一点也不留恋的马上起床,此时暖气已经没有,离开被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寒冷,把带来的衣服一股脑都穿上了。这里的老板还没有起床,自然没有井水供应,更别说热水,我们讨论着到吃早饭的地方洗漱。果然吃早饭的地方已经有热水供应,我倒了一杯准备刷牙,一口下去,一股羊肉味沿着口腔冒上来,再仔细打量水上面还飘着一层油水,显然老板白天煮肉的锅早上用来煮水,眼睛一闭一阵猛刷。但是要用这水洗脸,LP却怎么也下不了手,硬是问老板讨来冷水洗脸,那个冷啊,冻得她十指僵硬,红红的都弯不了手,没办法谁叫LP要皮肤好,不弄干净点怎么对得起自己这张老脸,然后还一层层的涂上保养品。10元的早饭简单得无法形容,唯一有点价值的是油里炸过的小薄饼,其他除了稀饭就是白馒头外加点花生和辣菜。没办法,以吃饱为主,我冷的一点胃口也没有,喝了二碗象水一样的稀饭。老练的西安摄影师边吃边打探怎么去喀那斯风景区大门(走公路大约有七八公里路),当地人很热情的告诉我们可以穿过草原,整个路程就可以节约一半路程,我们自然欣喜若狂,于是早饭后一刻也不耽搁的整理行装出发。

穿越草原不但考验体力更考验毅力,一路走来,到处是牛粪,羊粪,马粪,随时随地都有踩地雷的危险。如果爱干净一刻也承受不了,但是草原的风光着实迷人,太阳初升,当地人开始放牛放羊,牛羊成群的场面数不胜数。这里居住的主要是哈萨克族人,毡房前,妇人拎着铅桶很安详地坐在母牛身边,帮它们挤奶,炊烟慢慢升起,背景则是山上泛黄的白桦林及没有变黄的草原,不一会的功夫就能挤上满满一桶。我看的如痴如醉,感觉更象想象中的世外桃园,而且来的那么真实,那么如诗如画。背着行李,我一路狠拍,毫不吝啬手中的相机,就想通过像机记下这美妙的场景。五公里的行走没有让我感到丝毫的疲惫,反而愈加的兴奋,终于徒步到著名的喀那斯风景区,人群渐渐开始多起来,西安人没有急着买票,这使我觉得奇怪,我努力的观察他们,原来我们的团长搞了一张记者证,想通过记者证二个西安人能免费的进入,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令我啼笑皆非——他们二将所有的照相机很显山露水的挂在脖子上,手中还拿着一本《西部风光》的杂志,很热情的和工作人员交流,说他是记者,说这次来喀那斯采风,就是为了下一期的杂志内容,要把喀那斯的美丽风光介绍给全国人民,说得景区的工作人员激动无比,伸出双手欢迎他们。他们的举动着实另我们大开眼界,半天时间里LP都惊讶的合不拢嘴,与他们相比,我每次和LP靠学生证混半价简直属于小打小闹,上不了台面的。西安人充分体现了北方人的豪爽,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混进去就撇下我们不管,他们教了我们一招,让我们四个人去召集人马,凑到十人混个团购价,可以打八折,这一说法立刻又让我们长了见识。我晕晕乎乎的招呼着看似背包客的人,很快我们凑齐到了八人,但是怎么努力都找不到另两个,计划只能中途夭折,我和LP靠着学生证还是混到了八折价格,河北人只能全票进入。

一进景区,我们先坐上了观景车,喀那斯的观景车一共停靠四个站,我们先来到了中心的集散站——总库,为的是在那能找到今晚住宿的地方,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放下背包,好仔仔细细的游览。我们刚一下车,就被一群哈萨克族的司机簇拥起来,竭力推荐我们去白哈巴村,说还能过夜。白哈巴是一个临靠哈萨克斯坦的小村,整个村落以图瓦人为主,在那有边境线,是《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来中国最美的村落之一,此次游程中,白哈巴也是我们想去的地方。只是据说国家开发了进村的公路,垄断了白哈巴的旅游业,往返车费达150元,哈巴村的门票要60元,而且要求当天往返,不能在那过夜,所以来之前还有点对此有点失望,没想到现在峰转路回,我马上鼓动四个摄友,改变行程,出发去白哈巴村。每个司机的价格几乎都很一致,每人二天来回车费150元,然后司机会偷偷透露可以帮我们免去门票,这个价格还算合理,但是没有团长的点头,我们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似乎团长仍不满意这个价格,依旧不动声色的在四处搭讪,这时候有个司机绕开人群和我们单独谈价,也很爽气,开口就是100元/人,随叫随开,还能想办法帮我们逃了白哈巴村的门票,我们连忙应允了。于是我们和司机商量好将所有背包寄放在他车上,先上观鱼亭游玩,下午三点下来发车进白哈巴,司机也很爽气的答应了我们。两个西安老大还是不放心,很有心计的偷偷将司机和车牌照了相,万一司机不辞而别,我们也可以有根可寻。他们的老道又一次让我上了一课,和他们在一起混我简直是见识倍长啊!

放下背包的我们顿觉浑身轻松,一路小跑的直上观鱼亭售票处,学生证在那起不了作用,连记者证也吃了瘪,我顿时有感而发,凭什么国家圈起的地要一次次的问老百姓收钱,难道亲近大自然也需要金钱吗?但是胳膊永远是拧不过大腿的,为了西北的建设,我们还是每人付了40元的门票费,等待坐车去观鱼亭。人流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多,很快我们就坐车直上山顶,下车后还要登几百个台阶,才能真正上到观鱼亭,这似乎对我这个登遍祖国大好河山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所谓观鱼亭,顾名思义就是有个亭子可以鸟瞰看到喀那斯湖的全景,而亭子的另一边是另一番风景,上山十八弯的小路镶嵌在草甸上,远处是连绵的山,我想能把亭子造在这地方的人真是一个美学大师啊。亭子取名观鱼大概就指喀那斯水怪吧,喀那斯湖是一个冷水湖,里面有很多冷水鱼,每年它会按季节不同变化着颜色,说来神奇,秋季以翡翠色为主,到冬季就会变成乳白色。我努力鸟瞰整个湖面,想通过站得高望的远的势头尝试看到水怪,显然我是失败了,湖面极为平静,甚至感觉就想一张翡翠幕帘不曾有拨动。摄影师们都长枪短炮的各自寻好视点,等待湖面上游览的快艇划过掀起的漪涟,等待阳光在湖面上照出的灿烂。我和LP也忙不叠的竖好三角架,端出D70一阵阵的抓拍,和大师们相比,显然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上都不及,他们传统和数码的相机轮番上,让我羡慕不已。摄影这东西烧起时间来一点也不觉过,二,三个小时一眨眼即逝,甚至连午饭也不管不顾的,跟着摄影家混,我还是第一次一个景点能呆上这么长时间,他们还时常指点我构图啊,取景的技巧啊。我们在亭中稍作休整,有很多搞摄影的一批批的上来,西安人和河北人都是摄影器材迷,坐在那里不停的报出照相机品牌型号,对于稀有型号会不约而同发出羡慕之声。我这井底之蛙,原以为买了个D70就进入了摄影家的殿堂,与他们相比,我只有傻乎乎的听着,有一句话我自认为极有道理,那就是“照片是想出来的,而不是拍出来的”。这句话意指构图,这样能拍出照片的意境,颇为有道理,所以以后的拍照我都是三思而后拍。

下午三点我们如约到达总库,哈族司机也很守约的等着我们,面对这辆北京Jeep,我抱着LP坐在副驾驶位置,其余四位大汉则相拥坐在后排,位置很挤却莫名有一番兴奋感,象去探险一样。由于是私车营运,司机老练的避开公路,将车开上了马道,景色一下子使我眼界开阔,原始的森林,白桦林成片成片的泛黄,不时还会偶尔发现一个小茅屋。使我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想将美色尽收眼底。马道上不时还有徒步旅游的马队来来往往,一问司机,一匹马150元,走到白哈巴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我们迎面开过,大家都会行注目礼,可能因为大家都感觉对方是真正的“驴友”才会不约而同的走到这原始的马道上来。一路上不是泥泞的马道,就是干涸的河床上那些大小不一的碎石,一路那个颠啊,使我摆正坐姿不下几十次,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苦,相反还在庆幸好歹找的是北京JEEP,如果其他车非颠散我不可。我们的哈族司机第一眼看上去以为有40多了,实际一问才31岁,时间呆长了发现是一个极为可爱而热情的男生。中途在一个水流颇急的小河里,我们发现一辆装着家什的小型货车塌陷了,抛在河中无法行进,我们的司机二话没说不说马上下车用自己的车做牵引,牵引中好几次我以为都没救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放弃,我甚至开始担心这样的帮助会不会让我们也陷在其中,显然我的这种想法是自私的,好在终于成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让我深深了解到哈族人民的真诚和热情。车子在一路颠簸中,一小多时后终于绕上了公路,村口设了一个关卡,负责查验门票。司机显然还是很讲信用,嘱咐我们不要下车,不要开窗,就立马自己下车,透过车窗我远远看到他发了一圈烟,打了一阵电话就径直回来顺利的开过了关卡。哈族司机也不和我们多说,直接将车开到了他所认识的小木屋。白哈巴村里都是私人的小木屋。木屋老板娘要价也不贵,50元/二人间,仔细打量房间很干净整齐,出于对司机的真诚与信用的感动我们也不再找其他地方,也没有还价就住了下来。我们开始在木屋的院子里休整,准备开始新的出发,我闲时无聊,仔细打量小木屋的结构,院子里放着两个石人,一高一矮,看上去表情十分和蔼,上前一摸发现份量轻的不可想象,原来是塑料制品,但无论细看还是粗看,都和石头极为相似,很想打听为何要放石人缘由,由于语言沟通,亦或是我们对他们民族本身的不了解,大家都沟通了半天都没理解。后经查证,这是很具民族特色的,叫草原石人,而且历史悠久。

我们整装待发准备上村后的山上去拍村子全景的日落,由于时间尚早,我们一路闲逛,村子中央纵向穿过了一条柏油公路,一直通向村的二头,当我们站在半山腰看村的全景,一下子大失所望,柏油公路呈现的是现代的气息,二旁红白警戒柱,横飞的电线杂乱无章,不停的转变镜头,总有不和谐的画面出现。对于哈巴村的向往是源于一张网上著名的百哈巴村照片,照片中木屋、炊烟、日落、白桦林,泥泞的小道,放养回来的牛马融为一体,实在是自然与人的结合,一问当地人那是很久以前的景色了,现在现代化的建设已经改变了一切。走着走着一块写有西北第一村——白哈巴字样的石头顿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大石头旁是一个标准的毡房,用木栏和铁丝围起,显然是一户人家。我们好奇的走入木栏内,主人对我们的到来似乎很不满意,穿着蒙古族衣服的他们引起了西安两位摄影家的注意,但是主人的敌意使我们不容易接近。此时西安人拿出了特有的本领——以记者的身份,以采风的名义,以介绍图瓦人特色的构思将主人彻头彻尾的搞定,并饶有架式的拿出录音笔进行实地采访。年轻的主人在搞清我们的来意后顿时热情洋溢,侃侃而谈,并叫出他的兄长一同向我们展示。我和LG一对眼,立马抓住机会从各个角度抓拍他们的神情,起初他们的表现极具POSE感,团长似乎不满意这虚假的POSE,提议他们兄弟采用互相交谈的方式,我们一阵猛拍。拍完后,兄弟俩向我们拉开了话题,说这石碑是他们竖立的,为的是告诉人们这里的人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们为此感到骄傲。我们面对此情此景,谈到了怎么风景没有想象中那么迷人。话题一开,立即招来主人和同伴的一阵唾骂,原因很简单,旅游业的开发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实惠,公路的开发使外面来的人越来越多,而国家将旅游业垄断,不许当地人开饭店、旅馆,致使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方式被彻底的打破了。对于这样的局面,主人一再表示宁愿不要开发旅游,他们要的是平静的生活,他们要回到以前。临了,主人一再向我们表示要通过媒体将他的想法写出来告知世人。对于他们的想法我表示同情,一再的自问旅游业的开发到底带来了什么?是利还是弊?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没有外面人的进入,他们一辈子都将活在原始生活中,可能这就是他们所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仍旧认为应该让他们走出去,我们走进去,这样才有文化的交流,才能有社会的进步,可能我把调调拔的太高,但是我从心里是这么认为的。

在太阳还没下山前,我们登上了拍摄村子全景的山头,这里已经有好几拨人已架好了三角架等待时机,我们自然刻不容缓的将所有东西准备就绪,一人占了一席之地,准备开始长时间工作。在等待了一小时后,太阳终于开始慢慢往下移,但是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这样的不匹配,一会是太阳躲到到了云层背后,一会儿又是炊烟被风向吹的不成造型,大家都在仔细观察,寻找机会。摄影师们来回调换镜头取景,而我们由于只有一个“一镜走天下”的标配镜头,所以能取的景总差强人意。看的我和LP牙痒痒,真想回家后配齐装备。

我们摄影的小山头上有一户人家,图瓦人的孩子大概已经习惯了这外乡人多的场面,一点也不陌生的站在自家木堆前观看,处于好奇,LP倾囊而出所有的糖果与他们接近,自然很容易的得到他们的好感,这是一对姐弟,相差4岁,显然和我们汉族人一样,姐姐带着弟弟。出于对小男孩的喜爱,多给了他糖果,没想到他很慷慨的分给了姐姐及母亲,这不得不让我觉得小男孩的纯真,和他们相比,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变得太过自私,最好的永远留给自己。太阳下山时,父亲赶马回来,小男孩远远的看见就飞奔而下,不一会儿就坐着父亲的马车上来,马车里有两个盛满热水的水瓶,那个小脸开心的样儿,是我只有在小说描写的情境中才能看见。我仍带好奇的远远看着他们一家,潜意识里就想看出与我生活的不同,但是那种清苦原始的生活方式仍旧是我想想后怕的,我想现代城市生活的人虽然害怕钢筋水泥,但是仍旧无法再回到没电没水的生活状态。

太阳在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后终于成功谢幕了,我们一拨人也开始收拾器材准备下山,由于长时间的等候,我们和另几拨人已混的很熟,互相以“收工”的话语作为再见的表达,“收工”这几乎专业的名字也会在我的“驴友”生活中显现,我着实感到意外和惊喜。

回到小木屋,天空已完全黑下来,哈巴村要明年才能通上电,家家户户都响起了发电机的声音,院子里没有照明,带去的电筒发出微弱的光也只能让我以猫步行进。四位同行的摄友准备以茶和馕来当作当天的晚饭。我和LP连拽带拉的将他们拉进饭厅,点了四菜一汤和几碗新疆拌面,只想请他们吃顿饭来答谢几天来他们对我们的帮助。说句心理话,和他们相比,我们的艰苦游已经很奢侈了,在同事眼中的“自虐”也几乎不上了等级。

哈巴村的晚上除了聊天几乎什么事都不能干,昏暗的灯光时隐时现,就连看书写字也不能顺利进行。和我们同住一个小木屋的还有一拨香港人,主动向我借D70的充电器,抱怨全进口的充电器在本次旅游中彻底的报坏,引来我们的一片嘲笑,原来对电压极为考究的小日本产品受不了我们西部地区电压的不稳定,LP竭力推荐中国产的充电器,质优价廉,弄的香港朋友苦笑不得。小木屋里只有一个插座,对于我们这么多人的需求量根本无法满足,团长拿出了神秘武器——拖线板,使我不得不肺腑真正“驴友”都带了点啥。但是团长的三眼插头无法对上小木屋的两眼插坐,团长又一次在我眼前使出了看家本领——将二眼改良成三眼插坐,香港朋友提供各种款式的工具,团长动手改良,一阵忙乱后大家都各自充电,有手机,有照相机,有电池,有数码伴侣。。。。。。。看那玩意我一阵晕,没有电将是什么样的时代?11点未到,发电机在我们的一声轰叫声中停止了工作,整个小木屋顿时一片黑暗,不需几秒,各自都晃起了手电,我饶有兴趣的跑到院子里想仰望天空,看一下白哈巴的星星,可惜一颗都没有看到,天上的云层遮住了一切,同时也遮住了我们的心情,我开始担心明天,在没有星星的晚上明天会不会下雨。。。。。。。。。。

(站在观鱼亭看喀那斯湖,)

(观鱼亭)

(穿面大衣的就是开车去哈巴村的司机)

(述说被旅游打破了宁静生活的蒙古族青年)

(傍晚的哈巴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