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运动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国家体育总局登山中心户外部主任李舒平说:“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调查后认识到,如果这对矛盾处理得当,二者可以相辅相成,走入良性循环;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对立,甚至激化。”
近两三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包括登山、户外探险等运动在内的很多运动项目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李舒平说,目前我国至少拥有200多家登山运动俱乐部,遍布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三年来活动人数连续翻番,消费量、资金和场地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应该承认,这是登山运动快速发展的标志。
与此同时不能忽略的是,随着这项运动的发展,一些相关问题也暴露出来。其中山地环境保护,就是比较尖锐的一个。
李舒平作为高山医生曾在1988年随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作为中心户外部主任,对一些低海拔山地登山运动也颇有了解,他在谈到登山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时承认:“登山对山地环境保护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是登山运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步。”
从人类足迹踏入山地的那一刻开始,就难免会给那些地区带来一定数量的垃圾,也多少会打破山地原有的自然平衡,不论是低海拔的健身性登山运动,还是一般海拔高度的户外探险运动,甚至高海拔的雪山探险运动,目前都出现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在管理和观念上还多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我们很多山地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做得很不到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李舒平认为:“虽说这应看做登山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但我们不能因此放松在山地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
他还提出了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想想看,如果连山地都遍地垃圾,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们登山时还谈得到‘回归自然’么?这样的结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基于以上认识,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登山协会也在山地环境保护和登山垃圾处理方面付出了不小的努力。目前这方面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位的就是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工作使登山运动的相关人员具备环保意识。目前我国的登山运动培训中都已经渗透了山地环境和垃圾处理等基本知识。
其次,有关部门还加强了相关的制度、措施建设,并加大检查力度,力争从制度上将山地污染降到最低限。“现在登山者已经开始缴纳山区环保费,用来充实山地环境保护的资金基础;另一方面,每隔一两年我们会组织专业人员,对高山大本营以上地段进行专门的清扫,”李舒平介绍说:“但是,这些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才能最终走向成熟,起到应有的作用。”
另外,国家和各地政府还会投入专门资金和人力,加强山地基本环保设施的建设。比如在一些人多路段放置垃圾桶,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修保养等等。
在现阶段人们环保意识处于“启蒙阶段”的现实条件下,应该说比起具体的措施和条例,环保意识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李舒平说:“归根到底这是意识的问题,只有参与登山的人们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看,山地环境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