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300元送200”、“买400送250”……原本在年底才会出现的“打折潮”,今年则提前到了11月。
记者了解到,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开始捂紧钱袋,这使得零售行业部分企业出现销售滑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商场不得不把以往的岁末“打折潮”提前到11月,以尽早回笼现金。
金融危机冲击 长三角零售出现滑坡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83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
扣除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的因素,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比上月略微回落。
“尽管10月份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达到20%,但剔除物价因素,零售市场的实际增速只相当于往年的平均水平。”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晓斋说,尤其是部分高档商品、奢侈品,销售已经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
与此同时,长三角的大小商家已经明显感觉到了销售的下滑。
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大多商场销售额的1-8月的增长速度还不错,从9月份开始,已经与去年持平或略有降低,这与年初期待的两位数增长目标相距甚远。
在宁波国际购物中心一楼,Glashutte的手表大多定价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该品牌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以往每个月都能售出5-6块手表,但进入10月份,一个月都卖不出一块。
而在上海,记者了解到,百联股份的八佰伴同店销售增长率从上半年的12%下滑到目前的3%-5%。上海太平洋百货10月份收入下滑15%。徐家汇商圈的第六百货、汇金、太平洋百货、东方商厦等商场10月6日后的销售额同比去年也平均下降了10%-15%。
在家电零售市场,国美、永乐、苏宁等大型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都表示,消费者对于大件商品的购买意愿降低,因此四季度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财产性收入下降 消费者惜购心态蔓延
“这和眼下的大环境相关。”宁波新华联商厦店长黄群立向记者表示,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消费者准备捂紧钱袋过冬。
虽然城镇居民的收入在继续增长,但是财产性收入的下降和对经济走向的预期,明显影响着消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调查, 受近期房市、股市下跌等因素影响,上海市第三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下降4.8%;江苏调查总队的抽样调查也显示,因今年股市下跌,楼市低迷,以及存款的利率下降,1-10月份,江苏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56元,同比下降17.7%。浙江的情况相对较好,来自杭州市统计局消息,今年1-10月,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63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3%,其中股息与红利收入和出租房屋收入分别增长17%和1.09倍,而利息与保险收益、其他投资收入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之相对应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9月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3.4,环比下跌0.3点。在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两个构成指标中,反映消费者对现在经济生活满意程度的消费者满意指数为90.0,比上月下跌0.2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预期的消费者预期指数为95.6,比上月下跌0.4点。
现金为王 “折扣底线”不断下降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在经历过‘满送’、‘打折’活动后,浙江的商场开始进入‘肉搏阶段’,如果不是‘满减’的活动,很难吸引消费者。”11月18日,在宁波银泰参加“满减活动”的消费者吴梅告诉记者。
“今年杭州商场的活动力度也比往年更低,整个长三角的商场活动力度都更大了,商场在不断下降折扣底线。” 黄群立说。
与此同时,南京也在进行一轮商场“血拼”,甚至多年来商场活动力度一直不大的上海,也开始掀起折扣波澜。
“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说到底就是现金为王。”某商家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
黄群立告诉记者:“商家推出应季商品的低折扣,能够促使市民进行消费。”而这样的想法几乎是商家的共识。
“我们专门研究过,消费者惜购的情况下,还是要通过多给实惠,我们搞活动时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3天数千万的销售额,说明消费还是可以刺激的。”南京某大型商场负责人表示。“加大促销力度,就是希望用降低毛利率、少赚钱的方式扩大市场。”南京大洋百货企划部相关负责人也这样认为。
根据申银万国的预测,2008年-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逐年递减至20%、13% 、9.5%。预计未来几个月随着 CPI和居民购买力的回落,零售总额将逐月下降。
中信金通证券分析师李立宏分析,消费品零售额受经济放缓打压,预计需求将在未来受到影响,且这一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政府经济刺激计划预计要3-6个月后才生效,这意味着整体经济及消费品零售的转折点将于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出现。
刺激内需:专家呼吁建立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虽然国务院出台的4万亿计划主要着力于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公共内需”,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关心如何刺激“个人内需”,比如尤其是降低个人所得税。日前,某调查网对个人所得税做了一份网络调查显示,短短两天内共有1347名网友参与了此项调查,其中有9成网民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该提高。
有专家们向记者表示,目前,降低个人所得税更多体现的是民生的保障,对经济刺激作用十分有限,为了真正刺激经济,建立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似乎更为可行。
减免个税刺激消费作用有限
在减税呼声中,最集中的话题体现在降低个人所得税以刺激经济。因为个税的降低是刺激消费最直接的因素。
但是比较中美个人所得税之间的差别,记者发现,虽然美国屡试不爽的减税刺激经济途径,在中国的作用却不会有那么大。
在美国,美国的个税收入占联邦总收入的46%,同时美国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政府把税率降一个百分点,总量就会很大。
我国个人所得税去年征收了3184亿,只占整个税收收入的7%。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系主任朱青对记者表示,即便个人所得税都不征了,对刺激内需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其中有一个消费倾向的问题,我国居民往往偏重储蓄而非消费。
社科院财贸所杨志勇向记者表示,减少个人所得税对当前的中国来说,是成本较低的一种政策选择。“个人所得税占中国税收收入的比重较低,减税对刺激经济的影响不可能太大。个人所得税的减税更多是改善民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减税会导致个人所得税的规模先下降,但最终会扩大。等到个人所得税的份额较大的时候,就是个人所得税能在宏观经济稳定中充分发挥其自动稳定器作用的时候。”
呼吁设立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几种方式均可以加大对居民消费的扶持。他表示,通过加大对中低收入的补贴、取消利息所得税、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来避免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以及抵消收入增长放慢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以扩大消费。
而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真正刺激消费,杨志勇呼吁,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记者了解到,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发起了一场消费者革命,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转折点。计划实施的成果是,1967年的时候,日本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各种家庭耐用消费品彩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热水器、立体声音响等等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杨志勇表示,我国也可以设立自己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我国企业属于独立的经营实体,政府不能随意干预企业的工资决策。但是杨志勇建议,政府通过提高公务员工资,对全社会工资增长具有带动效应,从而推动全社会工资水平的上升。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不高,让公务员加薪,让公务员获得与其人力资源相称的收入水平,不仅仅是制度完善的要求,而且通过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提高带动的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以促进内需。
他同时建议,减税是促进内需的一个手段,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系列保障制度,让居民敢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