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进山进行文物普查的5名考古人员在河北省抚宁县大新寨镇龙潭峡景区深山中迷路被困,秦市消防官兵在抚宁县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连夜进山展开营救。13日上午,5名被困者最终获救,安然无恙。
5人普查文物迷路
12日晚9时34分,秦皇岛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抚宁县大新寨镇龙潭峡景区工作人员打来的求救电话:5名进入景区进行文物普查的人员被困深山,请求消防队员协助救援。接到报警后,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抚宁县消防大队立即派出官兵,携带专业救援工具火速赶赴龙潭峡景区。
12日晚10时46分,记者来到龙潭峡景区山门时,消防部门派出的两辆大型抢险救援车已于不久前抵达,官兵们正在整理救援装备,随时准备进山。
据了解,5名被困者为3男2女,均为成年人,其中两人系抚宁县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12日上午10时多,两名文化局工作人员以及另外两人在龙潭峡风景区经理的带领下进入房牛顶无人山区进行文物普查。因山势十分险峻,5人在出山过程中迷路。
当天傍晚,抚宁县文化局、公安局以及大新寨镇政府等部门联合组成救援队,进山对被困者展开搜救。经过连续数小时的搜索,救援队于当晚8时许发现,5名被困者在房牛顶南天门主峰东南坡一峭壁处进退维谷。因缺乏专业救援设备加之天黑,救援人员几经周折均无法接近被困者,只能向消防部门求助。
深夜大营救受挫
12日晚10时50分,在先期进山搜救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跟随20多名携带专业救生器材的消防官兵进入房牛顶山区。据救援人员介绍,5名被困者所处的南天门主峰东南坡距离龙潭峡景区山门直线距离约3公里,看起来并不算远,但通向南天门主峰只有一条蜿蜒在10多座大山之间的“小路”。
一位当地向导表示,说是路,其实就是早年山里人进山时在乱石中攀爬开出的羊肠小道。一“路”上乱石嶙峋,不少“路段”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许多地方需要人手脚并用攀岩而上,稍有不慎,就有坠崖的危险。这样一条路,即便是常年登山的村民也需要走近3小时才能登上南天门主峰,更别说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间。
13日凌晨时分,在漆黑的山路上艰难行进近两小时后,救援队伍终于抵达南天门主峰附近。山路越走越险,消防官兵们携带的发电机、强光照明等救援设备十分沉重,已经成为登山的累赘,为避免发生危险,救援队决定暂时抛下设备,部分轻装队员与当地向导继续向前探路。不久,探路队员传来消息,因天黑,前方山路已无法安全通行。
13日凌晨1时09分,救援队与被困人员取得电话联系,了解到5名被困者身体无恙,所处位置相对安全后,救援队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决定暂时撤回山下休整,待天亮前再次进山实施营救营救。
凌晨再进山 边走边喊话找路
13日凌晨3时53分,为赶在天亮前尽可能地接近南天门主峰,尽早救出被困者,由当地村民以及消防官兵组成的营救队再次走向深山。
13日早晨7时,在3名当地农民向导的带领下,经过近3小时的连续攀爬,救援人员终于成功登上南天门主峰,经向导确认,救援队距离被困人员位置大约500米。但接下来的营救之路却又不知在何处,两名向导和一名消防干部开始探路,其余官兵们在原地休整,准备营救绳索等设备。20多分钟后,一名向导报信,被困人员的位置方向基本确定,喊话有回音,但还是不能见到人。
消防官兵们开始向被困地点快速进发。在茂密的灌木丛中根本找不到任何行进道路方向,只能是边走边喊确定前进方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搜索,在一处悬崖峭壁之处发现被困人员,他们的身体状况良好,但体能已经严重透支。5名被困人员身体紧贴在山坡上,身体前面是悬崖,后面峭壁进退不得。在紧握消防官兵们的援救之手时感激得热泪盈眶,不住地说“谢谢!谢谢!”。
13日上午9时27分,5名被困者在营救队员的带领,终于下出深山。经守候在山下的医护人员检查,被困人员身体状况良好。
被困者一夜未睡
“感谢消防官兵们的救命之恩,你们辛苦了。”5名被困者之一,龙潭峡景区经理于先生获救后告诉记者,为配合抚宁县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于先生等5人于5月12日上午10时许开始向房牛顶山区进发,准备对先前曾在南天门主峰一带发现的古代石刻文字进行考察。当天下午,于先生一行完成考察活动准备下山时发现迷路,只好在灌木丛中摸索着下山。
天色将晚,于先生等人试图从南天门主峰东南坡下山时被困在半山腰,脚下是深达一百多米的悬崖,试图原路返回时确发现头顶上是高约数十米的峭壁,进退维谷之际,天黑了。打电话求救后,先期救援人员历尽周折终于接近山脚下,于先生等人已经能看到山下人们的手电光,但就是无法接近。
“那几个钟头实在是难熬,根本不敢睡觉。”于先生说,救援人员被迫撤离后,于先生等人携带的干粮、水已经消耗殆尽,天黑后,山里的气温骤降,只身着短袖单衣的5人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小块空地上度过了饥寒交迫的一夜。天明时分,当于先生等人看消防队员们闪烁在不远处树丛中的橙色救生服时,激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