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本报、《星星》诗刊以及有关方面的综合考察、研究和评定,昨日,“5·12地震纪念诗歌墙”的选址终于尘埃落定,诗歌墙正式落户在什邡市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昨日,和本报一同发起在地震灾区修建诗歌墙倡议的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梁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诗歌墙最终选定什邡的确是众望所归,本周内将成立由9名著名诗人和评论家组成的诗歌终审团,对我们目前手中收集到的2万首地震诗歌进行评选,最终将挑选出20首诗歌刻在墙上。”
公正公平公开20首诗歌评选即将启动
尽管众多读者推荐了北川、映秀、汉旺、都江堰等5·12地震遗址作为“5·12地震纪念诗歌墙”的候选地,但最终还是敲定雄伟壮观的地震诗歌墙,将落户什邡市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梁平说,这是因为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交通便利,从成都驱车只要1个多小时,很方便全国群众的悼念和追思活动;其次,这里的追思广场给诗歌墙提供了一个宽阔、肃穆的环境,与遗址公园里的地震残骸构成独特的呼应,是修建诗歌墙的最佳场所。”
昨日,梁平对记者说:“5·12之后,沉寂多年的中国诗坛迸发出惊人的力量,鼓舞着整个中华民族在灾难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毅力。因此,《星星》诗刊决定和《华西都市报》一起倡议在地震灾区修建一面诗歌墙。”
梁平认为,地震诗歌是汶川大地震留给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特殊财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诗歌最有力的一次行为艺术,所以我们有责任把它们留下来,把这些烙着人性光辉的诗歌刻在墙上,是最好的一种保存和纪念方式。”梁平还表示,“我们已有了2万多首地震诗歌,但最终只选20首出来,所以在本周内将成立诗歌终审团,一共由9个人组成,全是中国最有名的诗人和最权威的评论家。把候选诗歌送给终审团之前,会全部抹掉作者的名字,挑选出来的诗歌同样还会在华西都市报匿名发表,接受普通读者和大众的审阅。”
什邡开始规划要把诗歌墙建成史诗建筑
昨日,当听说诗歌墙已经最终敲定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内修建后,什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萍向本报和《星星》诗刊打来电话,表示由衷的感谢:“什邡市市委书记李成金和市长李卓都对诗歌墙在穿心店地震遗址公园落户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支持,为了让它成为震后四川人民心中的精神地标,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把诗歌墙建成供亲属悼念、观者动容、后人追思,同时也能产生历史回响的史诗性建筑。”据悉,什邡市有关部门已着手开始了“5·12地震纪念诗歌墙”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工作,诗歌墙将重点体现地震元素、文化重建和精神内核。
何开四提建议灾区不妨多修几座诗歌墙
5·12大地震之后,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开四曾写下《青山赋》、《成都赋》、《东河口赋》、《广元赋》、《绵竹年画赋》、《四川警院赋》等一系列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大型辞赋,最近几天他一直都很关注本报关于“5·12地震纪念诗歌墙”的系列报道,昨日,他很激动地告诉记者:“修建诗歌墙是一件大好事,地震后,诗歌及时有效地表达出中国人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抗震决心,修建诗歌墙正是铭记那段历史,还原当时民众的情绪。”
何开四对诗歌墙的修建提出了不少独到的建议。他认为,候选的地震诗歌可以不局限于网上传播度很广以及在媒体公开发表的作品,那些散落于民间,真实表达灾区老百姓心声的诗歌也有资格刻在诗歌墙上,“我去过重灾区青川,那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诗歌,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再比如‘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也是灾区普通民众写的,写得多么生动传神!”何开四还建议,第一座“5·12地震纪念诗歌墙”在什邡修建之后,不妨再修几座在都江堰、北川、映秀、汉旺等地,因为这些地方也是极重灾区,当时有很多地震诗歌是直接描写这些地方的,修在那里对那里遇难的民众也是一种精神慰藉。
分享到新浪微博 | 收藏到QQ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