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武夷山以其“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美景吸引着全球各地游客的眼球,那么多年来,以武夷山为平台的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则以不断创新的举办方式,成功地向海内外的客商展示了闽北日益发展、日益开放的新形象—— 海西腹地涌动开放潮。
缘起及传承 从区域化迈向国际化
如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的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起始于1997年5月18日在南平举办的’97南平投资贸易洽谈会。当年,作为我市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共到会中外客商近千人,签约投资项目113项,总投资2.92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76项,总投资1.92亿美元。特别是参加这次洽谈会的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客商,共与我市签约合同项目7项,合同外资3096万美元,占整个洽谈会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23%,展示了闽北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信心和良好前景。
两年后的1999年,’99南平投资贸易洽谈会又在南平举行。与上届不同的是,本次投洽会是在我市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考验之后的背景下举行的。在筹备过程中,全市上下集中力量,突出抓了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夯实项目基础。把所推出的项目与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共推出招商引资项目628项,总投资25.61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4.9亿美元。二是深入开展前期招商工作。不但首次组织了赴港招商,广泛联络港、台客商,而且还多方出击,先后组织了赴苏、浙、沪及我省的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联络客户。三是办会方式上大胆改革创新。本次投洽会首次开辟了网上招商,在互联网上发布了“5·18”信息,推介项目,发出邀请。在项目论证上,则聘请了省上专家进行把关,提高了拟推荐项目的质量。对展馆布置上,也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策划设计,突出了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本次投洽会共签约外商投资项目121项,总投资9.13亿美元。
进入新世纪后的2000年,我市又于7月28日举办了投洽会。不过,这次的投洽会从内容到形式上较前两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举办地从南平改到武夷山,这是紧紧抓住了武夷山刚刚获得“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的殊荣的有利时机,增加投洽会的影响力,打开知名度。二是更加突出了闽北的旅游资源优势,打出旅游牌;更加突出外向度,打出国际牌。由此,一年一度的投洽盛会也重新定名为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三是首次成功地举办了武夷国际旅游经济论坛。这也是参照了国际招商会惯例的成功做法。在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7位专家学者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高度,紧密联系当前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市“建设用高新技术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有前瞻性的、有价值的建议。四是旅游市场开发项目取得突破。全市共签约旅游团组合同1.2万份,合同金额1.5亿元,其中组织境外团组合同240份,合同金额360万元。
从2001年起,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举办地不变,时间从7月28日改为5月16日。到2002年第五届武夷投洽会时,又有了新的亮点,即增加了南台经贸合作洽谈的内容。本次洽谈会共签约台资项目25项,协议台资金额4073万美元,占协议利用外资的11.7%。特别是来自台湾的武夷山与阿里山发展促进会派来了57位代表与会,有力地推动了南台的旅游合作。2003年第六届武夷投洽会由于受“非典”影响,改为网上招商。尽管没有举办正式活动,但招商引资仍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共签约项目116项,总投资32723万美元,其中,合同项目110项,总投资31374万美元,比增30.95%。2004年,我市又如期举办了第七届武夷投洽会,并取得了新的成效和突破。利用台资迅速增加,成为本届洽谈会的一大亮点。在合同利用外资中,台资有25项,比上届增加56.3%,合同台资6557万美元,比上届增长4倍。
为了主动对接全省及周边区域的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在国家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5年5月16日,我市又在武夷山举办了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暨第八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本次投洽会呈现出六大亮点:一是武夷山——阿里山闽台两地旅游对接仪式;二是“八闽风,海峡情——福建民间民俗文艺表演”;三是《世遗保护——武夷宣言》签名活动;四是“相约海峡西岸,聚焦八闽风光——百家媒体福建旅游采风团”启动仪式;五是闽台农业合作项目推介会;六是武夷山风景高尔夫球场参观试打活动。
2006年5月16日,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暨第九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再次闪亮登场,并以其鲜明的特色、创新的组织形式、拓展的功能、丰富的内容和浓厚的氛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省上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省人大、省政府领导的亲临指导,使投洽会的规格提高。省上8个部门和港台有关机构的联合主办,使得投洽会的主办层次大大提升。区域合作平台功能逐步强化是本次投洽会的一大特色。我市重点推出的闽北经济开发区项目引起了到会的国内外客商的浓厚兴趣。浙江丽人集团投资3.6亿元建设高密度纤维板项目成为现场签约的最大亮点。而在本次洽谈会举办的海峡两岸(南平)农业合作项目推介会上,整体推出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武夷新区项目,则强烈地吸引了台商的注意力,现场洽谈达成了合作意向台资农业项目17个。同时,在“两山两水”旅游对接研讨会上,闽台双方还签订了旅游组团接团合作协议,使闽台旅游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更为可喜的是,本次投洽会实现了签约合同项目、总投资额及合同外资同比增长46.47%的好成绩,而且产业招商呈现新热点,重大项目拉动力增强,港澳台项目大幅增长,尤其是海峡旅游合作成果丰硕。
突出招商 旅洽会成效凸显
据统计,“十五”期间,香港在我市共投资项目263项,合同外资8.06亿美元,占了同期我市吸引外资总额的47%。而同期我市对香港的贸易进出口金额则累计达到1.19亿美元,年均增长19.5%,合作范围覆盖了制造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国企并购、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到“十一五”第一年的2006年上半年,我市又实现合同利用港资逾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港资已占南平外资比重的一半以上。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充分利用投洽会平台,适时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前期对外招商活动密不可分。
从第一届投洽会起,我市就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外出招商活动。此后,每届投洽会前,这样的招商活动一直没有断过。除了会见当地有实力的政商人士,有针对性地推介投洽会这一招商平台之外,积极地推介有潜质、有实力的招商项目,热诚地邀请参会客商,更是投洽会重头戏。第三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首次移师武夷山举行,为了做好前期招商工作,组委会早在当年3月份就先后三次召开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的招商项目准备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随后又在筛选、论证和包装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武夷旅洽会网页内容,滚动向外推介重点项目。组委会还提前近一个月时间开始客商邀请工作,并及时将招商项目传真至客商手中,让客商有足够的研究和选择的时间。与此同时,由市政府领导带队,由市外经贸局、发改委、台办等部门组成的招商小组,则分别赴北京、上海开展针对外国商会、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处的招商,赴深圳、东莞开展针对台商的招商。各县(市、区)也积极开展了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外出招商活动。如浦城县组织赴江、浙、沪招商,邵武组团赴香港招商,延平、政和组团赴闽东南沿海招商。为确保重点客商和有明确投资意向的客商能如期与会,组委会还组织了强有力的客商跟踪落实工作小组,与客商保持密切联系。由于前期招商和客商邀请工作的扎实,第三届武夷旅洽会邀请到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韩国、加拿大及港澳台等地的200多位新客商到会,其中还有8家参会的跨国公司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本次旅洽会签约项目平均利用外资规模达270万美元,合同项目平均利用外资规模达243万美元,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5项,300至500万美元项目有17项,与以往相比,规模档次有明显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成功举办的九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已累计签约外商投资项目909项,总投资36.93亿美元;其中合同项目751项,总投资22.62亿美元,旅洽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注重策划 旅洽会形式不断创新
提起一年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暨第九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的盛况,许多亲历者至今津津乐道。特别是对本届旅洽会安排的“两山两水两岸情”活动、“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武夷山”宣传活动及“乔家茶园”揭碑仪式等,更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少曾连续参加过多届旅洽会的客商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一年一度的武夷旅洽会是越办越有品味,越办越精彩了。真正体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会宗旨。
的确如此,纵观前九届旅洽会,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一届的旅洽会都紧紧围绕着“展示闽北发展优势的前景,树立我市开放发展新形象“的定位,精心策划,在活动安排上着力体现出创新求实的精神。
前二届由于是投资洽谈和贸易并重,组委会着重在布展上下足功夫。像第一届投洽会,就精心挑选了千余种闽北的名、优、特、新产品及1000多幅图片配以文字,设置了25个展位,使展馆突出了艺术性、商业性。第三届开始,旅洽会移师武夷山,组委会在策划定位上力求与国际接轨,与旅游生态经济区建设相衔接,不但遵循现代国际招商惯例,大胆实施市场化招商;而且在办会方式上通过互惠互利形式争取到美国摩根投资基金、香港中国旅游协会的参与,并大胆采纳招商中介机构的建议进行谋划。由于受托方专业水准较高,使整个投洽会的筹划、实施和招商都向国际化水准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大胆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洽谈方式,按行业分别开设投资洽谈厅和旅游市场开发合作洽谈厅,厅内设数十张洽谈桌,每张桌上标明外商公司商号和出会代表,由外商坐台,我市项目业主单位根据行业及项目类型与外商对口洽谈。从实际效果看,场内外洽谈踊跃,外商应接不暇,洽谈会高潮不断,成果丰硕。在洽谈会期间,组委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了武夷风光考察,将商务活动与秀美的武夷山水融为一体,直观地展示闽北良好的资源条件,让到会客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闽北发展旅游生态经济的广阔前景。事实证明,在本次旅洽会上,旅游资源开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成为洽谈的最大热点。
届届有特色,届届有亮点。在第四届武夷旅洽会上,组委会精心安排的“二十一世纪旅游生态经济武夷论坛”规格高、主题鲜明,不仅引起了到会境内外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充分报道,而且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客商踊跃参加,让海内外投资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新世纪南平发展的美好前景。第五届武夷旅洽会,组委会则立足于我市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把对台合作作为本届洽谈会的重头戏来安排,增设了南台经贸合作洽谈会这一活动,使南台经贸合作实现了一个新突破。
在2005年举办的第八届武夷旅洽会增加了中国武夷山旅游节这一主题活动,组委会按照更加务实的要求,除了邀请到会的客商必须是有投资意向的外,还对以往的推介洽谈的方式进行了大幅改进,简化了推介会程序,精简了推介内容,增加了政策咨询,进一步突出了对口洽谈,有效地引导了客商与项目的对接,得到了参会领导和客商的好评。
五月的武夷,丹山碧水,正是一年中最佳的旅游季节。在海内外旅客纷至沓来的同时,武夷山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武夷旅游投资洽谈会。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海峡西岸阵阵涌起的开发热潮,新一届的旅洽会必将给日新月异的闽北带来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