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老有所养之路:养老保险法律国际比较
分類: 图书,经济,法律,保险法,
品牌: 陈培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
·ISBN:9787509317549
·条形码:97875093175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通向老有所养之路:养老保险法律国际比较》内容简介:养老保险法律作为社会保险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老有所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事关“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大局。《通向老有所养之路:养老保险法律国际比较》深入剖析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外因性理论和内因性理论,并综合运用纵向、横向、点面结合的比较方法,在洋细比较分析国际上养老保险法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养老保险法律作了系统的和建没性的探讨,构划了人民群众安享晚年的美好蓝图。
作者简介陈培勇,山东人,现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从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理事 近年来发表了AGEING POPULATIONS:TRAJECTORIES,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英文)、《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立法:难题·破解》、《智利和墨西哥社会保障法比较及其启示》、《巧用劳动合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选择》等学术作品。
编辑推荐《通向老有所养之路:养老保险法律国际比较》是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2 选题的实践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养老保险
1.2.2 养老保险法律
1.3 文献综述
1.3.1 养老保险法律的理论研究
1.3.2 养老保险法律的国际比较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研究方法
1.4.2 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1.4.3 演绎与归纳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结构安排、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本书的结构安排
1.5.2 本书的创新之处
1.5.3 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国际上养老保险法律的外因性理论
2.1 新历史主义理论
2.1.1 新历史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1.2 新历史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2.1.3 新历史主义理论评价
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1 福利经济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评价
2.3 新自由主义理论
2.3.1 新自由主义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2.3.2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2.3.3 新自由主义理论评价
2.4 第三条道路理论
2.4.1 第三条道路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4.2 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主要观点
2.4.3 第三条道路理论评价
2.5 本章进一步的论述
第3章 国际上养老保险法律的内因性理论
3.1 现收现付制
3.1.1 什么是现收现付制?
3.1.2 现收现付制与代际收入再分配
3.1.3 现收现付制的优势
3.1.4 现收现付制的不足
3.2 基金制
3.2.1 什么是基金制
3.2.2 基金制与生命周期收入再分配
3.2.3 基金制的优势
3.2.4 基金制的不足
3.3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进一步比较
3.3.1 对国民储蓄的影响
3.3.2 养老保险的制度成本
3.4 部分积累制
3.5 本章进一步的论述
第4章 国际上养老保险法律的历程
4.1 养老保险法律初创阶段——德国
4.1.1 养老保险法律产生的时代背景
4.1.2 德国《老年和伤残保险法》评述
4.2 养老保险法律发展阶段——以美国、英国为例
4.2.1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4.2.2 英国1946年《国民保险法》
4.3 养老保险法律改革阶段——以英国为例
4.3.1 撒切尔夫人时期的改革
4.3.2 布莱尔时期的改革
4.3.3 英国《2007年养老保险法》
4.4 本章进一步的论述
第5章 有关国家的养老保险法律比较
5.1 德国和瑞典养老保险法律比较
5.1.1 两国养老保险法律的历史沿革
5.1.2 两国养老保险法律改革的立法博弈过程
5.1.3 两国养老保险法律的适用范围和经费来源
5.1.4 两国养老金的领取
5.1.5 两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5.1.6 两国养老保险的争议处理机制
5.2 智利和墨西哥养老保险法律比较
5.2.1 两国养老保险法律的历史沿革
5.2.2 两国养老保险法律的适用范围和经费来源
5.2.3 两国养老金的领取
5.2.4 两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5.2.5 两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5.3 本章进一步的论述
第6章 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历程与评价
6.1 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历程
6.1.1 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初创阶段
6.1.2 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恢复阶段
6.1.3 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试点改革阶段
6.2 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评价
6.2.1 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成绩
6.2.2 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不足
6.3 本章进一步的论述
第7章 完善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建议
7.1 应当妥善处理的五个关系
7.2 完善养老保险法律程序的建议
7.2.1 应当适时制定养老保险条例
7.2.2 应当着力完善养老保险立法程序
7.2.3 应当完善养老保险争议处理机制
7.3 完善养老保险法律的内容构想
7.3.1 养老保险法律覆盖范围的新探索
7.3.2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隐性债务冲击
7.3.3 统一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
7.3.4 做实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
7.3.5 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
7.4 本章进一步的论述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本书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AGEING POPULAIONS:TRAJECTORIES,CHALLENGESAND STRATEG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ension Refornl in Britain,Gemany and Sweden
致谢
……[看更多目录]
序言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制定了《劳动保险条例》,初步确立了国家和单位负担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6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既有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有坎坷停滞的阶段。当前,中国正在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三次审议了《社会保险法(草案)》,但总体来说相关立法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探索相比,仍然显得滞后,尚未制定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规范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此时,陈培勇同学以《通向老有所养之路一养老保险法律国际比较》为题,在研究国际上养老保险法律的外因性理论和内因性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德国、美国、英国、瑞典、智利和墨西哥等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法律作为典型案例,辨析国际上养老保险法律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与程序,探索世界上不同国家养老保险法律的规律,进而在分析中国养老保险法律成绩与不足的前提下,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完善中国养老保险法律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通向老有所养之路——养老保险法律国际比较》的可读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际比较的全方位。
文摘刘志英(2006)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全面论述了与社会保障有关的理论,一是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二是倡导国家社会保险、缓和劳资矛盾的德国新历史主义理论;三是实施社会保障、实现收入均等的旧福利经济学;四是主张“收入均等”,实现国民“普享福利”的瑞典学派;五是提倡社会保障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的新福利经济学;六是主张社会保障的“有限”再分配与“有限”保障的凯恩斯主义:七是主张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社会安全”和“社会自治”的弗莱堡学派;八是主张社会保障的“进入”原则和负所得税方案的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和主张社会保障制度的非再分配性、非强制性和非政府性的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庞绍堂(2008)从社会保障中的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角度对古典经济学、德国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理论等作了辨析。周志太(2009)、张世贤(2009)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对古典经济学、德国新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理论作了评述。
史探径(2000)、华迎放(2006)、刘志英(2007)结合社会保障法律的产生、发展、改革过程对上述理论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新历史主义理论提出国家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法律在德国的诞生;福利经济学理论突出强调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为英国等国家建立和发展福利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理论关于完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经济学思想和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均衡国家和市场作用的思想,为社会保障法律的改革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正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华迎放(2006)提出世界社会保障法律的发展史,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社会保险法律的创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