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药学专业知识(2)(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分類: 图书,考试,医学类考试,
品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43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
·ISBN:9787801564207
·条形码:9787801564207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008中药学专业知识(2)》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审定予以公布。为了适应新版大纲变化的需要。适应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满足广大应试人员的需求,我们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与新版大纲相配套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本套应试指南包括了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所有科目,分药学和中药学两、类,共7册,每一类有4册。药学类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一)(包括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药剂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中药学类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含中药学部分和中药药剂学部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中药鉴定学部分和中药化学部分)。
本套书的内容紧扣2007年版考试大纲,力求反映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既是应试人员复习备考和各单位开展考前培训的必备用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编辑推荐《2008中药学专业知识(2)》: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目录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一节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与本草
第二节 现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
一、中医学院的建立和中药鉴定学的诞生
二、中药管理、科研机构的建立和国家药品标准的颁布
三、中药鉴定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产地加工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一、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二、道地药材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
一、采收与中药质量、产量的关系
二、中药的适宜采收期
三、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节 中药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一、国家药品标准
二、地方药品标准
第二节 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中药检验的分类
二、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与药材鉴定相关内容简介
一、凡例
二、附录
三、《中国药典》药材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四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一、来源鉴定法
二、性状鉴定法
三、显微鉴定法
四、理化鉴定法
五、其它鉴定技术简介
各论
植物药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一节 根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二、显微鉴定
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二、显微鉴定
第三节 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
狗脊
绵马贯众
细辛
大黄*
虎杖
何首乌*
牛膝
川牛膝
商陆
银柴胡
太子参
威灵仙
川鸟
草鸟
附子
白芍
赤芍
黄连
防己
北豆根
延胡索(元胡)
板蓝根
地榆
苦参*
山豆根
葛根(附:粉葛)
甘草*
黄芪*
远志
白蔹
人参*
西洋参*
三七*
白芷
当归
羌活
前胡
川芎
藁本
防风
柴胡*
北沙参
龙胆*
秦艽
徐长卿
紫草
丹参
黄芩
玄参
地黄
胡黄连
巴戟天*
茜草
续断
天花粉
桔梗
党参
南沙参
木香
川木香
白术
苍术
紫菀
三棱
泽泻
香附
天南星
半夏*
石菖蒲*
百部
川贝母*
浙贝母
黄精
玉竹
天冬
麦冬
知母
山药*
射干
莪术
姜黄
郁金
天麻*
白及
药材名或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第一节 茎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二、显微鉴定
第二节 木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二、显微鉴定
第三节 常用茎木类中药
木通*
大血藤
苏木
鸡血藤
降香
沉香*
通草
……
动物药
矿物药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7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审定予以公布。为了适应新版大纲变化的需要,适应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满足广大应试人员的需求,我们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与新版大纲相配套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本套应试指南包括了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所有科目,分药学和中药学两类,共7册,每一类有4册。药学类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一)(包括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药剂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中药学类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含中药学部分和中药药剂学部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中药鉴定学部分和中药化学部分)。
本套书的内容紧扣2007年版考试大纲,力求反映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既是应试人员复习备考和各单位开展考前培训的必备用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套应试指南的编写,邀请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部分省市局,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广东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和基础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等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资深专家、知名学者担纲撰写和审定,并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疏漏或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应试人员和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插图:
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该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虽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工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前人早有认识,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一)药材及饮片的鉴定
当前中药的真伪问题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除历史的根源外,究其原因还有:
1.以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 如:以人参伪充西洋参,以红芪伪充黄芪,以平贝母的幼小鳞茎和东贝母的小鳞茎冒充松贝,以大叶木兰(腾冲厚朴)充厚朴,以水半夏充半夏等。
2.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如木香与川木香、苦杏仁与桃仁、海金沙与蒲黄等。
3.以假充真,或掺伪牟利 人为掺假,如金钱白花蛇,有用银环蛇的成蛇纵剖成条,接上其它小蛇头盘成小盘者,有用其它带环纹的幼蛇伪充者,甚至有用其它幼蛇在蛇身上用白色油漆画出环纹伪充正品;有用马铃薯片加工伪充白附片;用其它动物的皮(如马皮)熬制的胶充阿胶;海金沙、蒲黄中掺黄土,青黛中掺染料,薏苡仁中掺人高粱米,红花中掺人细红沙或细锯末,海马腹中填入鱼粉;在天麻和冬虫夏草中插入铁钉或铅丝增重,以劣质石斛染成金黄色冒充优质石斛,以中华大蟾蜍或黑斑蛙的输卵管伪充哈蟆油,以幼小的柚或甜橙充香橼等。
4.地区习用药材流出本地区外。造成混乱 如:地区习用药材盐生肉苁蓉、沙苁蓉作肉苁蓉流入地区外市场,理枣仁作酸枣仁流入地区外市场等;或是以地区习用药材伪充药典正品药材,如:以大菟丝子作菟丝子,以光皮木瓜作木瓜。
5.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如种白术误种成牛蒡子;种大黄误种为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将金钱草(过路黄)误采为风寒草(聚花过路黄);市场上曾大量出售十字花科芫菁Brassica rapa L.的种子,以其充菟丝子;以霞草的根充桔梗;以参薯的块茎充山药;在山西、四川、江西、湖北还曾出现把有剧毒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