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对我说:穿越时空的对话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余世谦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1字数: 158000版次: 1页数: 207印刷时间: 2003/01/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4349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等中国中古典文学著问世以来,如明珠璀璨,光耀四海,但也众说纷纭。书里书外,给广大读者留下了种种疑窦和悬念,吸引了后世学者去研究、探索、考证和推测,于是产生了关于作者身世、情节结构、创作意图、版本流变、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真相等诸多评说。即使是在同一时代,对一部伤口的评价,也出现了前后不一,甚至大相径庭的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不足为怪,在进行了二十一世纪之,读者对如何名著,依然产生了许多新总是同样值得文学评论家去研究和回答。
本套丛书采取古典文学名著作者答问的形式,请这些读者慕名已久、却未曾谋面的小说大家穿越时空,站在今天的读者面前作面对面的答疑。"客"所提出的问题,乃是当前学术界和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或争议甚多的问题。"主"(名著作者)的回答,乃包含了古代作家和现代评论家的意见,超越时空而不违反历史,观点新颖而持之有效,语言有味而又务求准确。
内容简介
《西游记》是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本书旨在向初读《西游记》的青少年读者,已经读过《西游记》而需要进一步理解《西游记》的中老年读者,以及接触了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剧、动画片、连环画、戏曲曲艺等作品后对《西游记》原著感兴趣的广大观(听)众、读者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社会意义、艺术意蕴、人物形象的原型演变与艺术塑造,以及作者吴承恩的身世之谜等内容。全书通过与吴承恩对话的形式,让吴承恩本人穿越时空向我们娓娓道来,形式新颖别致,叙述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广泛,是有一定学术深度的普及与解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读本。
目录
作者身世篇
人说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商户人家,到写《西游记》的时候家境已是穷困至极了,是吗?
您对自己少儿时代的生活有哪些比较深刻的记忆
先生号“射阳山人”还是“射阳居士”?先生的名、字、号有什么寓意?
先生曾经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结果都是怎样?
先生得为“贡生”后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情况怎样?
先生在长兴县丞任上身遭牢狱之灾是否是冤案?
先生有没有就任“荆府纪善”一职?
先生晚年的境况如何?
您一生有哪些特别要好的朋友?
您曾参与沈坤领导的“状元兵”抗倭了吗?
除朱早藩、李春芳和沈坤外,您还曾与哪些社会名流、文人雅士有过交往?
先生与归有光之间的关系怎样?
您曾说“平生不肯受人怜,言笑悲歌气傲然”,还自称“野夫”、“浪士”、“迂疏漫浪”这是您个人主要的性格特点吗?
有人说低您是个“诙谐”、“幽默”之人,对吗?
创作背景篇
有人说《西游记》是您在年轻时候写的,又有人说是您在壮年时期写的,也有人说是您在老年时期写的,先生究竟是什么时候写作《西游记》的
据说,在《西游记》之前,您还写过一本书叫《禹鼎志》,那是本什么样的书?有人说它是您写作《西游记》的准备,是吗?
先生写作《西游记》的本意是什么?
民间传说您为写《西游记》曾亲身去过海洲云台山,是吗?有什么收获?
明代中叶“崇道灭佛”之风的真实情况如何?它对《西游记》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明代中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西游记》的创作有没有影响
您相信佛教吗?
您相信道教吗?
您崇奉儒学吗?
您是无神论者吗?
……
艺术意蕴篇
人物个性篇
篇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