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沙白·毕肖普诗选(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
分類: 图书,文学,外国诗歌,
作者: 丁丽英 译
出 版 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7-1字数:版次: 1页数: 279印刷时间: 2002/07/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344706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继狄金森、斯蒂文斯、玛丽摩尔之后,用同样可靠的技艺,较之同辈诗人包括洛威尔、贝里曼等人更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她的诗富有想像力和音乐伴奏,并借助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
内容简介
诗集《北与南》(1946)使伊丽莎白毕肖普一举成名,1949-1950年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并和另一部新诗集《一个寒冷的春天》的合为《诗集》(1955),获得普利策奖。诗集《旅行的问题》(1965)与《诗歌全集》(1969)牢固地奠定了她作为杰出诗人的地位。她曾获古根海姆奖,及1970年全美图书奖。另一部诗集《地理学III》(1976)在英国出版。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继狄金森、斯蒂文斯、玛丽摩尔之后,用同样可靠的技艺,较之同辈诗人包括洛威尔、贝里曼等人更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她的诗富有想像力和音乐伴奏,并借助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 Bishop,1911-1979),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1934年毕业于瓦萨学院后,在纽约文学圈里的生活为其事业奠定了基础。后与大学同学路易斯克兰在南方佛罗里达的基维斯特岛,同居了5年。她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旅行,游离了美国的文化生活之外。1950年定居巴西。最后返回马萨诸塞州,住在波士顿,任教于哈佛大学。1979年突然去世,享年68岁。
诗集《北与南》(1946)使伊丽莎白毕肖普一举成名,1949-1950年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并和另一部新诗集《一个寒冷的春天》的合为《诗集》(1955),获得普利策奖。诗集《旅行的问题》(1965)与《诗歌全集》(1969)牢固地奠定了她作为杰出诗人的地位。她曾获古根海姆奖,及1970年全美图书奖。另一部诗集《地理学Ⅲ》(1976)在英国出版。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继狄金森、斯蒂文斯、玛丽摩尔之后,用同样可靠的技艺,较之同辈诗人包括洛威尔、贝里曼等人更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她的诗富有想像力和音乐节奏,并借助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
目录
数到一百:论伊丽莎白毕肖普
北与南
地图
假想的冰山
卡撒比安卡
更冷的空气
在威尔弗里特河中涉水
铁轨
沙劳特的绅士
大幅拙劣的画
从乡村到城市
人蛾
爱情卧床入眠
早餐的奇迹
莠草
异教徒
纪念碑
巴黎,早晨七点
奥尔良码头
睡在天花板上
站着睡觉
冬天的马戏团
佛罗里达
杰罗尼摩的房子
公鸡
海景
小习作
鱼
夜空
考切
有色歌手之歌
首语重复法
一个寒冷的春开(1955)
一个寒冷的春天
2000多幅插图和一个完美的和谐
海湾
一个夏天的梦
在鱼屋
布里多尼海峡
从国会图书馆看国会大厦
失眠
浪子
……
新诗(1979)
圣雷姆
北港
粉红色的狗
十四行诗
译后记
媒体评论